学者吁深化国际交往合作 发挥澳门内联外通核心优势
今年全国「两会」虽然早于3月10日和11日已相继闭幕,但学习两会精神的热潮仍在持续,尤其引人瞩目的是,今年总理李强的《政府工作报告》,港澳篇幅的焦点落在首次提及要「深化国际交往合作」。有本澳学者认为,澳门应根据「国家所需、澳门所长」,持续提升自身的国际竞争力,在服务国家深化国际交往合作中寻求更大突破,并就此提出三点建议。
今年总理李强的《政府工作报告》,港澳篇幅的焦点落在首次提及要「深化国际交往合作」。 (新华社资料图片)
澳门城市大学副校长、葡语国家研究院院长叶桂平。 (受访者提供图片)
澳门城市大学副校长、葡语国家研究院院长叶桂平接受本报专访时指出,澳门回归祖国二十五年来,在中央政府及特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始终坚定不移贯彻落实「一国两制」方针,积极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习近平主席在2024年年底视察澳门时再次明确了澳门要立足「一中心一平台一基地」定位,健全在国家对外开放中更好发挥作用的机制,主动对接国家重大战略,不断提升国际竞争力。
在服务国家全面开放新格局中,澳门凭藉「一国两制」制度优势、优越地理位置、国际自由港属性、独特文化底蕴和众多归侨侨眷人脉,长期以来在促进中国与葡语国家的交流合作中发挥着桥头堡的作用。与此同时,积极推进共建「一带一路」,不断提升澳门国际影响力,在经贸投资、金融合作、民心相通、协同开放等方面取得了可圈可点的成绩。
积极构建立体化国际合作网络
叶桂平续指,近年来,澳门持续深化国际交往合作,积极构建立体化国际合作网络,诸如,在国际文化交流上,澳门通过举办国际性的文体盛事,着力搭建文明互鑒平台,擦亮了「东亚文化之都」、「演艺之都」、「体育之城」等金名片,提升了澳门形象。在区域协同发展方面,依託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持续深化,澳门当好「内引外联」桥樑纽带,以经验丰富的会计、设计、法律、翻译、谘询及其他专业配套服务,为湾区与葡语国家企业提供合作发展所需的各项专业服务,以「引进来,走出去」的模式开创国际经贸合作的新局面。
就深化国际交往合作提三建议
展望未来,澳门应根据「国家所需、澳门所长」,持续提升自身的国际竞争力,在服务国家深化国际交往合作中寻求更大突破。第一,应更充分发挥独特的政策优势和区域优势,在中国与世界对话交往中担当「超级联络人」的角色。持续拓展「一平台」功能,积极探索建立葡语国家大宗商品人民币计价中心,同时争取数据跨境流动试点,在跨境金融、数字经济等领域先行先试。通过制度创新,强化澳门与葡语国家经贸纽带,为国家规则标準国际化提供实践样本。基于「一基地」建设,加强与内地及葡语国家、「一带一路」相关国家和地区的文化交流,加快发展文化产业和文化旅游,打造澳门品牌产品,加强在国际社会的宣传,对外讲好中国故事,展现澳门特色「一国两制」成功实践。
第二,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为纽带,围绕「一中心」建设构建国际交流平台,粤澳联动优势互补,延长旅游休闲业产业链。结合澳门「 1+4 」新产业发展,促进「广州-深圳-香港-澳门」科技创新走廊建设,依託在横琴合作区及大湾区的国家重点实验室,推动科研成果转化。通过澳门国际机场扩建工程强化航空枢纽功能,构建连接东南亚、葡语国家的「空中丝路」,形成「国际资源,澳门平台,湾区转化」的协同发展新格局,为区域协同发展按下加速键。
第三,做好涉外複合型人才配套。鼓励高校积极探索跨学科及国际化的人才培养模式,配合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推动「葡语+专业」双学位培养模式,培养精通葡语、熟悉国际规则的法律、金融、科技人才,为国家进一步对外开放建设夯实人才储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