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优化持续进修助居民向上流动 引「乐龄乐活」关怀长者身心健康

持续进修发展计划自2011年推出,至今10多年内,为鼓励本地居民终身学习,提供了极大的支持和诱因,推动发展学习型社会,助力个人和经济的多元发展,不论是坊间意见还是调查研究,皆肯定持续进修发展计划的成效。立法会议员罗彩燕认为,为应对社会经济和人口结构转变,建议政府吸纳社会意见,并提出三点优化建议,一优化进修发展计划的灵活性,允许亲属的转移使用,二扩大部份专业认证或报读高等课程的资助金额,三则考虑长者群体的「终身学习」可转化为「乐龄乐活」项目,并将适用範围延升至横琴,乃至国内其他省市,以促进长者退休生活的身心健康,推动银髮产业发展。

倡参考医疗券允许亲属间可转移使用

罗彩燕分析指,数年前曾有针对持续进修发展计划成效的研究调查,报告中指出有近八成参与计划之市民认为其$6000元的资助金额并不足够,尤其是年龄介乎35至54岁群体,具一定教育程度或社经地位的专业人士,毕竟考取专业认证、报读高阶课程,包括文凭、硕士及博士等延续式课程费用高昂。而另一方面,亦有不少市民因为年龄、家庭、工作关係等因素,未能够善用资助,从而形成「想读唔够钱、有钱唔去读」的矛盾现况,虽然未至于浪费公帑,但不免形成资源错配,未能最大程度发挥计划原意。

社会上亦有不少声音认为,不少人士和长者缺乏学习动机,继而可能白白浪费资源,甚至可能衍生以虚假课程来套现的不法现象,建议应该将相关资源转化为刺激消费措施。她认为政府对相关计划经过多次的优化和调整,亦不断完善机制以杜绝滥用,且计划原意有别于经济援助,故此她建议政府应适时检讨和优化计划,尤其应参考医疗券的使用方式,允许直系血亲二亲等内的转移使用,例如父母子女、兄弟姊妹之间的转用,爷爷嫲嫲、公公婆婆也可转移给孙子女使用。其计划透过增加灵活性,既能符合计划原意,亦能够持续推动终身学习的良好社会风气,以鼓励市民继续终身学习,并且可以减轻不少父母供子女读大学的费用。

增资助、扩範围助本地人才培养向上流动

罗彩燕指出,随着澳门经济结构转型,并讲求多元发展的趋势下,对人才需求和要求标準不断提升,特别是跨专业发展、多语言、大数据、AI智能科技、多元技能等。而中共中央港澳工作办公室、国务院港澳事务办公室夏宝龙主任,亦寄语澳门要「打造高端人才集中地」,故此罗彩燕认为除了人才引进之外,特区政府应更加重视本地人才培养以及向上流动,。故此她建议政府应针对考取专业认证準照、报读高阶课程等,适当扩大资助金额,以减轻市民的昂贵支出,并且应该研究进一步利用持续进修计划,配合本地多所高等院校和企业资源,以及湾区城市的教育和产业资源,让计划能够开展、涵盖和容纳更多的专业多元课程,例如牙医助理、3T治疗人员助理、无人机编程等专业课程,以增加就业职位、职业出路和向上流动机会。

引「乐龄乐活」专项活动关怀长者身心健康

与此同时,她续指出澳门经已进入老龄社会,继而加重了社会照顾及医疗的支出,并且衍生出隐蔽长者、厌世轻生、「孤独死」等棘手现象,她认为既然持续进修计划亦鼓励长者终身学习,不如善用和调整计划範围,透过专业机构或组织引入「乐龄乐活」的专项活动,开展多元有趣、攀山涉水的灵活户外教学,以取代枯燥且固定的课室学习迎合长者的特性,关怀其身心健康。并且秉持「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的方式,促考虑将计划之适用範围延伸至横琴以及湾区多个城市。她指出「乐龄」的目标是「快乐学习、乐而忘龄」,透过善用计划引进长者移动教室,可丰富长者晚年退休生活、促进社交、文化交流互动,突破长者与社会距离和隔膜,减少社会悲剧发生之余,亦有助推动银髮产业市场的发展。

澳门经济民生联盟副主席、立法议员 罗彩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