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近神的地方 大三巴牌坊埋藏的遗骨
大三巴牌坊的前身为圣保禄学院,作为本澳的地标,然而在大三巴牌坊地下埋藏的遗骨,引起不少游客的猜测。其实在天主教的传统里,教堂不但是聚集教徒们的神圣场所,也具有墓葬的功能。由于教堂被视为接近神的地方,因此教徒一般是环绕教堂安葬,但若果那人是神职人员或社会权贵,他的遗体或骨髑可获安葬在教堂里。
在1740年,耶稣会修士布里杜(Domingos de Brito)曾经製作天主之母教堂埋葬者的清单,而从1638年至1742年间教堂内共埋葬了152人。
在1835年,澳门市政机构曾经把教堂遗址开闢为公共墓地,一直使用至1852年。在1851年,总督基玛良士(Isidoro Francisco Guimarães)兴建圣味基坟场,也就是今天的旧西洋坟场。在新落成后,人们把大三巴牌坊背后的墓地迁往新坟场,但一些更古老的墓地并未发现,于是留在原地,直到1961年被挖掘出来为止。

位于大三巴牌坊背后东侧的墓穴(澳门记忆官网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