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教结合搭建科研深造平台 民联智库探培育跨学科人才

由民联智库主办、澳门基金会赞助「民生座谈会」于3月28日假民众颐菁中心举行,第二期以「教育与经济的协同发展」为题,邀请到澳门城市大学教育学院教授黄碧云、澳门培正中学副校长陈敬濂、中联办研究室副处长王自华等嘉宾,座谈会由民联智库理事长陈冰冰主持,针对经济适度多元下跨学科教育与创新人才培育展开研讨。跨学科项目可涵盖社会保护与特殊群体需求、科技与教育的结合,为学生搭建从兴趣探索到科研深造的平台。 (资料图片)民联智库办第二期「民生座谈会」探讨教育与经济协同发展。 (主办方提供图片)

黄碧云透过案例分析指出,跨学科项目可涵盖社会保护与特殊群体需求、科技与教育的结合,通过短、中、长期的培养模式,为学生搭建从兴趣探索到科研深造的平台。她认为,澳门在推行跨学科教育方面具有教师资源丰富,政府支持等优势,但在推进跨学科体系仍需解决课程时间不足、与产业结合有限、以及家长接受程度不一等挑战,强调跨学科教育不仅是理工科与科技的结合,更需融入艺术、人文精神及公民意识,核心在于解决实际问题,期望政府通过更多真实环境中的实践,培养学生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保有对社会的关怀与责任感。

澳门教育体系具优势

陈敬濂指出,本澳学生在2022学生能力国际评估计划(PISA)中,数学素养表现全球第二,科学素养位列第三名,教育公平指数连续多年稳居世界前列,彰显出澳门教育体系的显着优势,但如何让人才留在本地工作,成为当前面临的重要挑战,强调教育的最终目标不仅是培养人才,更要让这些人才为澳门及国家作出贡献。

陈冰冰指出,本澳经济适度多元是经济结构调整的长远布局,教育培育人才与经济发展的衔接至关重要,强调若能让学生看到跨学科教育的实质回报,例如就业前景或社会贡献,家长也会更愿意支持新教育模式。建议政府需制定长远规划,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和技能与本地产业需求结合,产业规划可给予高校办学和培养人才的指引,同时与企业合作提供实践平台,让教育为经济发展输送人才。

研讨会期间,与会者就澳门如何克服挑战、推进跨学科教育展开热烈讨论,为本地教育改革提供了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