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业座谈会探未来经济发展 中总冀政府多举措鼓励民间投资
由中总主办的「 2025澳门工商业座谈会」昨(1)日下午举行,会长崔世昌对未来澳门经济发展,提出四点建议,当中提到特区政府应该响应国策,聚焦居民所需,把更多资源「投资于人」,特别是育儿、教育、医疗和养老等民生领域,从而减轻居民负担,释放消费潜力。同时,希望政府能推行更多支持和鼓励民间投资发展的措施。
多名行业代表出席中华总商会的工商业座谈会,总结过去一年行业发展情况,并探讨业界未来发展前景。 (林嘉欣摄)
崔世昌表示,面对外部经济压力加大等複杂形势,去年本澳经济在服务出口的带动下,呈现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整体经济规模回复至2019年的86.4%水平。但是近年本澳消费模式有所转变,北上消费、电商平台包邮到澳、平替消费、消费降级等叠加因素,商户要不断适应居民消费需求升级而各出其谋。
四建议助澳发展
有见及此,对于未来澳门经济发展,中总提出四点建议,第一,坚持贯彻习主席重要讲话精神,推动民营经济发展。工商界作为推动经济的重要力量,要认真学习贯彻习主席重要讲话精神,紧抓国家发展战略带来的机遇,深化国际交往合作,推动「 1+4 」产业多元发展策略,做好「引进来、走出去」工作,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民营经济发展。
第二,坚持做好「澳门+横琴」这篇大文章。横琴发展在15年间,经济总量从可以忽略不计增长到去年的538亿元,有力服务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在紧扣「澳门+横琴」的战略新定位下,给澳门经济发展带来很多新的机遇、提供更大发展空间。工商界要坚守「一国」之本、善用「两制」之利,牢记「三个要看」检验标準,积极参与合作区建设。
第三,坚持稳经济、增信心,克服困难谋新发展。过去25年来,1999年与2024年的经济数据作比较,内地及澳门的生产总值分别大幅攀升16.4倍、7.7倍,可见内地经济的增长远高于澳门。内地14亿多人口的超大规模市场潜力巨大,且澳门受惠于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发展的机遇将大于挑战。未来在特区政府的带领下,包括工商界在内的社会各界要坚持做好稳经济、增信心的工作。
第四,坚持投资于人,促进消费。今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投资于人」,推动更多资金资源「投资于人」、服务于民生,支持扩大就业、促进居民增收减负、加强消费激励,形成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的良性循环。因此,建议政府响应国策,聚焦居民所需,把更多资源「投资于人」,特别是育儿、教育、医疗和养老等民生领域,从而减轻居民负担,释放消费潜力。
他指出,投资、出口、消费是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在提振消费方面,去年政府联同中总先后合办了「周末北区消费大奖赏」和「全城消费大奖赏」,以及现正推行的「 2025年社区消费大奖赏」,均是提振消费的措施,并获得居民和商界的认可。中总将继续配合政府做好经济发展的参与者和推动者,并冀政府推行更多支持和鼓励民间投资发展的措施。
本澳房地产市场仍充满挑战
在座谈会上安排八个行业代表发言,其中,澳门建筑置业商会会长莫志伟发言时表示,据澳门金融管理局数据,2025年1月居民存款按月微升,续创新高至7,635亿澳门元;居民贷款则录得跌幅,降至5,138亿澳门元。不良贷款比率由2024年底的5.5%上升至5.7%,其中住宅贷款拖欠比率涉及数百个住宅单位。房地产市场的经济气氛对金融系统可能产生连锁反应,建议当局加强风险防控管理,以确保金融体系稳定。展望今年的市场形势仍充满挑战,但若加息周期结束并开始减息,加上中国经济及房地产市场实现软着陆,澳门投资市场有望恢复信心,促进市场健康发展。
冀医疗券适用範围扩至药房
澳门大药房商会理事长吴慧红表示,近两年出现了不少药房结业、顶让、搬铺及缩小规模等现象,药房生意下跌除了行内竞争激烈之外,还主要受消费外移,游客及居民消费力降低,更多的购买渠道,如网购等多项影响。建议特区政府能推出税务减免、简化药房发牌制度与行政流程、扩大医疗券适用範围至药房等措施支援本澳药房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