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学者解码AI时代高等教育变革 倡澳门培养跨学科複合型人才

由广东省高等学校教学管理学会、华南农业大学珠江学院联合主办的「数智赋能 生态共创 向上突破──人工智能时代高校无边界联合育人会议」于本月13日上午9点在华南农业大学珠江学院珠江剧院开幕,澳门城市大学副校长、研究生院院长叶桂平受邀出席并作主题报告。澳门城市大学副校长、研究生院院长叶桂平受邀出席会议」并作主题报告。 (主办方提供图片)「数智赋能 生态共创 向上突破──人工智能时代高校无边界联合育人会议」在华南农业大学珠江学院珠江剧院开幕。 (主办方提供图片)

叶桂平表示,澳门作为中西方文明交流互鑒的窗口,拥有独特的地理位置和资源优势,面对湾区建设中对高素质人才的迫切需求,澳门应紧紧抓住人工智能发展的机遇,以科学赋能为引擎,以无边界育人为路径,不断推进高等教育数字化革新,培养更多具有国际视野、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为服务国家高质量建设教育强国贡献澳门力量。

叶桂平对此建议,第一,加强顶层设计,明确育人目标。因应日新月异的人工智能技术发展,特区政府需加快研究相关政策,为人工智能教育提供制度保障。进一步明确澳门在新时代发展中的人才培养目标,重点培养具备人工智能素养、跨学科能力、创新思维和国际视野的複合型人才。同时,鼓励高校围绕「 1+4 」适度多元发展战略的需求,设置课程和人才培养方案,推动教育与产业的深度融合。

第二,培育优良师资,提升教学质量。加强师资培训,提高教师的科技素养和创新能力,助力教师熟练运用人工智能技术开展教学活动。同时,积极探索人工智能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场景和模式,推动人工智能与高等教育协同发展。

第三,加强国际合作,深化产教融合。充分发挥澳门联通世界的优势,加强与国际高校和企业的交流合作,提升学生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建立产学研合作机制,推动高校科研成果的转化应用,实现高校与企业的互利共赢。第四,加强与大湾区城市的科技合作与交流。通过共建科研平台、共享教育资源、联合开展科研项目,促进湾区的科技资源优化配置和协同创新。积极与大湾区高校及科研机构建立紧密合作,共同开展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前沿领域的研究和应用,培养跨学科複合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