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员促理顺公私工程协作 避免「道路拉链」问题恶化

立法议员林宇涛早前就凼仔孙逸仙博士大马路重複开挖问题提出书面质询,要求政府交代工程安排及改善协调机制。交通事务局回覆称,私人楼宇接驳公共管网工程因需待竣工前确认细节,较难提前纳入年度协调计划,但承诺透过预先通报机制整合工程,并争取今年开放「道路工程管理统一平台」予私人实体使用,提升效率。近年本澳道路工程数量持续上升,重複开挖问题屡引民怨。 (资料图片)立法议员林宇涛促请当局从制度上理顺公私工程协作,避免「道路拉链」问题恶化。 (受访者提供图片)

事件源于交通事务局2月10日公布,因应新大厦落成需接驳管道,凼仔孙逸仙博士大马路自2月13日起分阶段封闭交通,24条巴士线改道。林宇涛指出,相关工程属楼宇验收必要程序,政府理应早掌握工期,却未列入「2025年度确定协调区工程清单」,质疑协调机制存在漏洞。他引述业界反映,新建楼宇工程长期未被纳入道路工程合併机制,导致落成后接驳工程拖延,衍生重複开挖问题。

交通事务局回应称,私人楼宇接驳工程需由业权人主动申请,且接驳条件须待竣工前才能明确,故难提前列入年度计划。现行机制下,当局会在收到年度计划内工程申请时,主动谘询周边新建楼宇承建商协调施工,未来将透过制度化措施加强衔接。

地下管线资料库覆盖九成设施

针对道路工程协调工具,交通事务局表示,「道路工程管理统一平台」现主要用于政府及专营公司工程,今年将推动开放予私人实体使用,提升使用率。地籍局则指,全澳地下管线地理资料库已整合九大类管线共56万笔资料,更新至2024年第四季,各监管部门可透过系统查阅并自动汇出管线图,但未提及是否开放予工程人员使用。

当局称持续监察调整

对于孙逸仙博士大马路工程期间试行恢复运动场道双向行车,林宇涛质疑运动场道与封闭路段距离逾一公里,且多数改道巴士未行经该路段,疏导成效有限。政府解释,此举旨在分流往路凼城车辆,并因应学院路高峰车流量达2,000标準车/小时,封闭部分排角路以保安全,强调措施实施后周边交通疏导能力已提升,将持续监察调整。

舆论促落实长远规划

近年本澳道路工程数量持续上升,2025年大型工程同比增39%,重複开挖问题屡引民怨。政府虽提出整合平台及资料库等方案,但如何落实前瞻性协调、缩短工期,仍待具体行动。林宇涛促请当局从制度上理顺公私工程协作,避免「道路拉链」问题恶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