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击违规使用电动代步工具
近年来,由于新兴科技及环保意识的盛行,多样化的电动可移动工具逐渐在各个地区普及,不少人士出行时会选择电动滑板车、电动行李箱、电动轮椅及平衡车等作为代步工具。然而,必须关注的是,上述电动代步工具在带来出行便利的同时,亦有机会引发一系列安全问题。有市民反映,在本澳各个口岸附近,不时见到有人在道路行驶电动滑板车,担忧对行车及行人安全带来风险,亦会对道路交通秩序造成不良影响。
今年一至三月,政府相关部门派员到各区打击机动或非机动滑板车在公共道路上通行的违例行为,共检控85宗违例个案,与去年同期48宗相比,上升近77%,相关情况亟待重视。澳门道路狭窄,车辆及人口密度高,交通情况较为複杂,时常有人车争路的情况出现。若各类电动代步工具再上路行驶,将进一步加重道路负担和交通压力,导致险象环生。除此以外,该类工具亦存在电池安全隐患、车速过快、乱泊等一系列问题,因此,政府应採取措施遏制交通违例行为发生,进一步普及守法安全出行的重要性,保障和维护本澳整体道路安全。
尤其是去年10月,本澳有多名人士使用电动轮椅在道路上行驶穿梭,引起社会广泛关注。电动轮椅是行动不便人士出行的重要工具,惟现时本澳购置及使用电动轮椅、电动滑板车等代步工具时无需登记,入境时亦无相关限制,导致在监管上出现一定漏洞和困难。笔者呼吁政府,应针对电动代步工具制定清晰的购买和使用条件,并引入登记制度,便于相关部门进行监管和追蹤;另外,应在源头上限制不合规格的电动代步工具入境,避免在使用时发生意外。
同时,由于使用电动滑板车等工具时无需考取牌照,门槛较低,部分使用者缺乏相应的交通安全意识,甚至有儿童使用滑板车横过马路的情况,严重影响自身及他人的人身安全。虽然政府持续部署行动进行打击,但电动滑板车违例个案仍屡禁不绝。笔者认为,应统计上述违例行为多发的区域、时段及人群,根据结果调整巡查及打击重点,并有针对性地开展跨部门专项整治,以提高阻吓和威慑力度;同时,需进一步加强交通安全教育和宣传,尤其是面向旅客、外僱等群体进行多渠道普及,令大众明晰电动滑板车的潜在风险,提高对守法出行的认知。

直选立法会议员 郑安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