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游客经济」到「全民消费」: 聚焦本地居民消费
五一黄金週期间,澳门旅游市场迎来复苏,各大旅游景区人潮汹涌,热闹非凡。大三巴牌坊、议事亭前地、官也街等地,游客摩肩接踵,口岸出入境人次创下历史新高,彰显出澳门作为国际旅游休闲中心的独特魅力和强劲吸引力。
然而,繁荣背后却存在着不容忽视的隐忧。与旅游景区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澳门民生区人流稀少,许多餐厅生意冷清。即使在妈阁庙及塔石广场等场地举办了市集活动,却依然难以吸引游客和居民停留消费。在“澳车北上”政策推动下,澳门与内地联繫日益紧密,但本地居民在澳消费意愿却持续低迷。五一期间,专门为本地居民打造的娱乐活动屈指可数,导致大量本地人选择外出消费,这无疑给澳门经济发展带来了一定的考验。
从整体经济结构来看,过度依赖外地游客消费,会让澳门经济变得脆弱,容易受到外部因素影响,如国际形势变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等。而本地居民作为稳定的消费群体,对本地市场有着更深入的了解和依赖,其消费行为能带动一系列相关产业发展,促进本地经济的良性循环。
澳门在吸引外地游客方面成绩斐然,相关部门在旅游宣传、景点开发、配套服务完善等方面的努力值得肯定。但也不能因此忽视本地居民的需求。政府应加大对本地居民娱乐活动的投入,现有市集等活动之所以吸引力不足,可能源于主题同质化、缺乏互动体验或宣传推广不到位。未来可针对性地举办更多贴合本地居民生活的活动,如传统民俗文化节、创意市集、本地音乐演出等,增强本地居民的参与感和归属感,提升他们在澳消费的意愿。
在交通和基础设施方面,也需要进一步优化。随着“澳车北上”政策的实施,澳门本地交通面临着新的压力,应加强公共交通网络建设,提高交通便利性,减少居民出行成本和时间,为本地居民创造更好的消费环境。同时,针对民生区商业发展,可给予更多适当的政策扶持,鼓励商家创新经营模式,提供更多差异化的商品和服务,例如结合市集主题创造新的打卡点、增设亲子互动区域或融入非遗文化体验,吸引本地居民和游客前往消费。
此外,还可以结合澳门独特的历史文化和地域特色,深度挖掘本地消费潜力,打造具有澳门特色的消费品牌和场景,激发本地居民的消费热情。只有充分重视本地居民
消费市场,实现外地游客与本地居民消费的双轮驱动,澳门才能在旅游经济持续繁荣的道路上稳健前行,实现经济的多元化、可持续发展。

澳门汇智社理事长 黄慧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