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承载力的挑战

澳门作为世界旅游休闲中心,每逢内地长假期,如五一黄金周及十一国庆,吸引大量内地游客涌入。根据澳门治安警察局统计, 2025年五一假期总入境旅客达85万人次,彰显旅游业的强劲势头。然而,澳门面积仅33平方公里,旅游承载力有限,长假期带来的人潮不仅对城市基础设施构成挑战,更影响本地居民的生活品质。如何在旅游热潮与居民幸福感之间寻求平衡,成为澳门融入大湾区发展的重要议题。

内地长假期数量有限,导致集中出行现象,五一及国庆期间,澳门各大景点如大三巴、议事亭前地人满为患,交通拥堵、公共设施压力倍增。近年内地游客多以自由行形式到访,倾向大量使用公共交通工具,加剧交通负荷。与此同时,澳门的公众假期较内地少,许多居民在长假期仍需上班或上课,却因游客激增而面临公共资源争夺。过去五一假期,居民普遍反映难以搭乘巴士通勤,日常生活节奏受阻。若此矛盾未能妥善化解,可能削弱居民对旅游业的认同与支持。

为有效舒缓旅游承载力压力,特区政府可採取多项创新措施。首先,参考坊间建议,于长假期开设从口岸至热门景点及景点间的专线巴士,实现旅客与居民交通需求的有效分流,同时提升游客出行便利性。凼仔旧城区行人专区的成功经验亦可推广至其他旅游热点,优化人流管理。此外,澳门可深化与横琴的合作,利用其广阔空间及多元旅游资源分流游客。例如,可开发横琴的主题乐园及自然生态区,吸引自由行旅客及居民出行,减轻澳门的旅游压力。

澳门是一个以旅游业为主的小地方,这是一个客观的事实。澳门的宜居、宜业、宜行、宜游、宜乐五者应相辅相成,而非顾此失彼。面对旅客人数屡创新高的挑战,特区政府需重新审视旅游承载力问题,制定前瞻性政策,确保经济成长与居民幸福感的双赢局面。

澳门城市大学金融学院讲师 澳门区域经济研究会副理事长 苏正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