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联感谢护士无私奉献 冀当局优化护士人资配置
5月12日是国际护士节,护士在医疗健康系统中肩负着不可划缺的角色,工联副理事长、立法议员李静仪表示,衷心感谢每一位护士的努力与坚持,期望当局关注护士日常工作并改善其身心健康,支持其持续发挥专业知识与技能,建立更强大、更韧性的卫生系统,为市民提供高质素的护理服务。
护士在医疗健康系统中肩负着不可划缺的角色。 (新闻局图片)
(左起)工联副理事长、议员李静仪,工人医疗所副护士长刘惠萍、护士梁素琴。 (工联提供图片)
李静仪指出,在社区医疗层面,前线人员正面对着日益沉重的工作压力,特别是在人口老龄化、慢性病普遍化的情况下,护士需要应对庞大的护理工作需求,希望当局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加强支持医疗人员的工作和纾缓压力,以及协助社区医疗机构培养年青人才梯队,检视社区护士薪酬待遇等。
吁当局推人才培养计划
李静仪表示,2023年本澳护士增至2,980人,每千人口有4.4名护士。早前当局提到,为应对超老龄化社会需求,需要将每千人口护士比例提升至5.5至6,即每年新增150至180名护士。当局已明确社区医疗机构未来将肩负更重要的使命和角色。而目前仍有不少完成医生和护理专业的毕业生反映就业上存在困难,除了公营医疗体系需增聘人手,当局也要加快推出政策和措施,加大资源支持社区医疗机构和复康院舍发展,长远评估公立医院、社区医疗机构和复康院舍等未来人力资源发展的分布和需求,推出清晰的人才培养计划。
工人医疗所副护士长刘惠萍担任社区护士已近15年,非常认同当局下一步将着力推广社区护理康复服务概念,包括透过设立社区健康中心,整合护士、社工、康复师组成的团队,向居家长者提供定期上门护理服务,以及培训健康护养员支援家庭照顾长者等。为有需要长者提供更适切护理服务,有助减轻照顾者的压力,亦可减缓急诊和医院病床的使用率,以及病房医护的工作负荷。
护士梁素琴表示护理团队都会同样面对老龄化问题,未来会有一定比例的护士人手踏入退休潮,希望当局能加大资源,支持吸引年青人进入社区医疗服务梯队,配合慢性病防治和预防优先的卫生政策,加强推广社区护理家居服务队建设,拓展更多外展和社区服务,真正实现资源下沉的《健康澳门蓝图》的政策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