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规划土地储备 助力澳门多元发展
近年,特区政府持续积极推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落实「1+4」产业策略,并致力打造「体育之城」、「演艺之都」等品牌。然而,这些多元产业的发展均需要土地资源的支持,土地资源是澳门实现长远发展的战略基础。当前,澳门正面临着土地资源有限与社会需求不断增加的双重挑战,如何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各类产业用地,实现土地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可持续发展,不仅关係到当下经济转型的成效,更将深刻影响澳门未来的发展格局。
澳门政府近年收回了数十万平方米的土地储备,更有一些未进行规划的填海地有待利用。有意见指出,政府应儘快将这些土地储备纳入澳门的整体城市规划,并推出具体的规划时间表并加以落实,以确保土地资源能高效配合经济多元发展。同时,政府应针对「1+4」产业的特性,做出合理布局,将宝贵的土地资源合理分配,预留特定区域发展体育设施、演艺场馆及其它多元产业用地等。
笔者认为,政府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土地储备做出规划:首先,对于一些邻近民生区的土地储备,在未确定永久用途之前,可配合城市发展及公共利益需求,规划做临时用途,用于建设公共设施服务设施、公共基础设施、公共休閑设施等,实现澳门及公共利益最大化。比如,可将上述回收地改造为24小时自由波地、大众公园等休闲运动场所,亦可作为露天停车场。更有意见指出,一些有条件的土地储备可改造为临时夜市,以进一步丰富澳门旅游元素。
第二,对于黄金地段的大幅回收地,例如狗场、马场等,可考虑发展为文旅会展综合体。结合澳门"演艺之都"定位,可规划建设包含演艺场馆、文创市集、会展中心的多功能综合体。打造24小时文化地标,既满足居民需求,又能吸引游客前来打卡。在开发的同时,亦要兼顾民生需求,保留部分公共空间,适当规划社区设施、绿地休閑等公共功能,实现产业、城市融合发展。
第三,对于填海地,应充分考虑产业发展长远需求,做好产业区域合理布局,划定明确的产业功能分区。比如A区重点布局现代金融服务业,B区发展文化创意产业,C区打造科技研发基地,D区培育大健康产业等,形成特色鲜明的产业集群。并在规划过程中建立定期评估机制,确保规划能够与时俱进地调整优化。

直选立法会议员 郑安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