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局量化目标 值得全政府推广

在公共管理领域,引入关键绩效指标(KPI)的绩效管理方法,是借鑒市场成熟经验的有益尝试。邻近的香港政府便曾设立上百个KPI,接受全社会监督。经过数年实践,香港施政成效显着,治理效能大幅提升,这充分证明了KPI 管理的有效性。令人欣喜的是,招商局也积极创新,提出了量化工作目标。在招商引资方面,招商局明确提出要推动更多海内外相关地区的上市及头部企业来澳投资,力争落地的上述企业数量增长20%。招商局充分发挥跨部门投资委员会机制的作用,目标是为澳门带来超过1,000个就业岗位。此外,招商局还设定了国际展商和客商数量增长15%目标。招商局设立的量化工作目标,是部门工作创新的重要体现。其中,招引上市企业及头部企业的目标颇具挑战性,这要求招商局全体人员付出更大努力,实现自我突破。量化目标的设立意义重大,一方面,为部门绩效评价提供了客观依据,便于议会和社会监督施政情况,让施政过程更加透明;另一方面,让各界对招商目标有了清晰的认识,有利于招商部门同事凝聚力量、聚焦重点,集中精力办成几件大事,进而推动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鑒此,我建议将招商局这一良好做法推广至其他政府部门(例如经科局、金管局、教青局等)。如此一来,公衆就能对各部门工作有具体的定量指标,监督目标更加清晰。不过,在推广过程中,所设立的KPI不能避重就轻,而应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只有设定具有挑战性的量化KPI,才能促使各部门不断提升工作水平,真正为公共行政改革绩效带来实质性提升。期望立法会议员和专家学者一同建言推动建立公共部门KPI绩效文化。

澳门创新发展研究会监事 张晓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