倡优化路环市区民生交通建设 并优化文化资源
路环保留澳门自然风光与渔村人文特色,具备独特的文化氛围,一直是本澳居民与游客喜爱的澳门“后花园”,路环亦设有多项远离市区的社会设施,包括学校、青年设施、康复院舍、监狱及更生机构,彰显路环在历史、文化、生态与现代城市功能中的特殊角色。随着城市发展,部分的设施已不再运作,政府可利用有关土地资源或建筑空间逐步优化路环市区的配套。
随着路环街市用地交还政府管理,路环监狱的搬迁,有关空间和土地有待规划利用。由于监狱和街市空间设计的特殊性,政府应更具前瞻性地作整体规划,合理配置空间用途,保育并巩固路环市区的自然和文化资源。包括用于优化民生设施和交通安排,并探索将相关旧设施活化为集展览、教育等空间,结合原有的商业或旅游元素,例如仿效香港中环大馆的成功案例,结合本澳历史建筑、文化保育元素,展示本澳惩教、更生制度、社会服务等进展与历程,进一步强化路环市区的文化内涵,研究将部分空间活化为具主题特色的博物馆和文化设施。交通便利性方面,《澳门特别行政区城市总体规划(2020-2040) 技术报告》提到要增强社区活动节点,包括路环旧市区及荔枝碗船厂片区的可达性。
另一方面,在节假日不少居民和游客前往路环市区,导致荔枝碗船厂片区、恩尼斯总统前地一带,较易出现交通挤塞,前往路环市区的巴士候车时间较长。为纾缓泊车位不足问题,当局表示有计划将部分土地用作临时停车场,预计提供70个车位,显示新一届政府积极善用土地资源。建议一併检视近年路环市区收回的土地,在改进民生设施的同时,优化区内公共交通和步行配套,更方便居民前往。

立法会直选议员 李静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