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完善儿童早疗服务体系

儿童的成长及心智发展是人生发展的基础,尤其在早期阶段,对儿童的认知、语言、社交等方面进行培养,有利于提升他们的学习能力、生活适应能力及自我认同。特区政府一直以来重视有特殊教育需要儿童的早期疗育,在《 2016-2025康复服务十年规划》中,清晰制定了早疗服务的短中长期发展目标,并成立跨部门协调小组,协同学校、社服机构等多方力量共同优化早疗服务。然而,据政府统计显示,本学年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学生达3600人,其中就读特殊教育小班及特殊教育班级的学生有973人,呈逐年递增趋势,可见本澳有特殊需求的儿童正不断增加,早疗服务的供需平衡有待进一步优化,政府应加大各项资源投入,保障儿童早疗服务提质提量发展。

近年,在政府跨部门协作下,儿童早疗服务已建立基础架构,包括设立儿童综合评估中心、儿童康复治疗中心,为6岁或以下疑似发展迟缓的儿童提供一站式综合评估服务,以及进行语言治疗、职业治疗和物理治疗等。

但政府现时对0-3岁的儿童的早疗支援并未达理想。而0至3岁是大脑神经发展最迅速的阶段,亦是早疗的黄金干预期,儿童在该时期尽早接受专业评估和治疗服务,将会取得较佳康复成效,亦能减少家庭未来的支出负担。笔者建议,应缩短3岁以下儿童从筛查到实际介入的整体时程,因应需求的上升,增加不同类型的专业治疗师人手,以缩减轮候期;在落实“早发现、早诊断”方面,政府将如何加强早疗知识的宣传教育,并推动筛查工作普及化。

政府去年表示,2025年将有一间发展障碍儿童早疗中心投入运作,会加强家长对发展障碍儿童照顾、训练等的支援。政府应加快早疗中心的建设进度,并在中心引入更多先进科技手段,如VR和AR技术、大数据资料追蹤、机器人辅助等等,强化儿童参与感和互动性,提升康复效率并改善疗效。

此外,本澳的早疗服务多集中于卫生局辖下机构,家长需频繁往返医院,对于双职家庭而言无疑加重了压力。笔者认为,政府可考虑扩展 “社区早疗外展服务”,例如在托儿所、健康中心嵌入治疗师团队,令儿童能够在熟悉的环境中接受训练,亦能为家长提供便利。

直选立法会议员 郑安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