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时制宜 不断提升服务 澳门巴士半世纪翻天覆地的变化

自上世纪中叶以来,澳门这座小巧而充满活力的城市,其公共巴士服务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最初的简陋到如今的现代化、环保化,每一步都见证了澳门的发展与变迁。本文将带您穿越时光隧道,探索澳门巴士服务半个世纪以来的现代化与蜕变之路。

仅供公共车辆与特种车辆使用的嘉乐庇总督大桥。 (澳门记忆官网图片)澳门海岛市小轮船有限公司率先购进首批设有冷气系统的英国百福巴士。 (澳门记忆官网图片)

回溯至20世纪70年代,随着嘉乐庇总督大桥的建成,澳门与凼仔、路环之间的交通方式由水路转向陆路,这一变革为巴士服务的发展奠定了基础。1975年,澳门海岛市小轮船公司(澳门公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前身)率先引进首批百福空凋巴士,这些巴士採用香港设计的车身,标誌着澳门巴士服务向舒适化迈进的第一步。随后,新福利的前身福利公司也于1983年引进日本五十铃空凋大巴,行走于豪华巴士3A线,进一步提升了乘客的出行体验。

进入80年代后期,澳门海岛市小轮船有限公司重组为「澳门公共汽车有限公司」(澳巴),并购买了一批平治空凋大巴,继续推动巴士服务的升级。与此同时,福利公司因经营不善被新福利取代,新福利以「创新求进步」为口号,全面淘汰非空凋巴士,引进以三菱为主的空凋大巴及小巴,实现了巴士车队的全面空凋化。这一系列举措,不仅提升了乘客的舒适度,也奠定了澳门巴士服务现代化的基础。

环保巴士的兴起

随着澳门国际机场的啓用,澳门与世界的联繫更加紧密。为了迎接来自世界各地的旅客,新福利和澳巴分别投资引进环保型巴士。新福利引入了英国製丹尼士飞镖单层空凋巴士,并安排部分巴士行走机场巴士专线,为旅客提供便捷的交通服务。而澳巴则引进了丰田Coaster空凋小巴,并加装行李架,同样服务于机场线路。

此外,新福利还投资引进了德国製「猛狮」超低地台冷气巴士,进一步提升了巴士的乘坐舒适度。而澳巴则直接从日本日野车厂引进原厂车身的大巴,车内布局宽敞,为乘客提供了更加舒适的乘车环境。这些环保巴士的引进,不仅响应了全球环保的号召,也展示了澳门巴士服务向绿色、可持续方向发展的决心。

因时制宜的巴士配置

上世纪80年代末,澳门政府实施「大巴行大路,小巴行小路」的政策,促使两家巴士公司从日本引进大量空凋小巴,以穿梭狭窄的街道。然而,随着澳门人口及游客的增多,部分以小巴行走的路线逐渐改为中巴或大巴,巴士服务逐渐以大巴为主流。

进入21世纪,随着澳门赌权的开放和港澳个人游政策的实施,澳门迎来了旅游业的爆发式增长。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客运需求,两家巴士公司纷纷引进更大容量、更舒适的巴士。新福利在2004年引进40辆丹尼士飞镖巴士,其中包括超低地台设计,进一步提升了乘客的上下车便利性。而澳巴则引进了日野HR7J型超低地台巴士,并设有自动升降地台系统,使巴士车身更贴近路面,上下车更加方便。

此外,随着中国内地汽车工业的崛起,两家巴士公司也开始从内地引进巴士。新福利从厦门金龙引进金龙10米巴士,而澳巴则从深圳五洲龙车厂引进多款中巴及大巴。这些内地製造的巴士不仅价格实惠,而且性能稳定,逐渐成为澳门巴士服务的主力军。

回顾澳门巴士服务半个世纪的发展历程,我们可以看到其不断适应城市发展需求、提升服务质量的努力。从空凋巴士的引进到环保巴士的兴起,再到因时制宜的巴士配置调整,澳门巴士服务始终走在现代化与蜕变的道路上。澳门政府实施「大巴行大路,小巴行小路」的政策。(澳门记忆官网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