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力:落实减碳目标 完善减塑回收机制
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群力智库理事陈铭祺表示,为应对空气污染这一全球环保议题,特区政府近年积极落实国家「双碳目标」,通过实施《澳门长期减碳策略》、推动减塑政策,以及普及新能源电动车等策略,引导社会向绿色方向发展。他期望当局应定期检视胶袋徵费的成效,并向公众公布具体的检讨机制。此外,他建议建立货物包装塑料回收机制,并与国际合作研发环保包装物料,共同贯彻减塑任务。
意见吁当局定期检视胶袋徵费成效。(资料图片)
为配合国家的「双碳目标」,推动澳门温室气体减排工作,特区政府在现时的《澳门长期减碳策略》上不断优化,订定大型活动的减碳原则及措施建议,引导社会大众共同参与推进社会绿色发展。
吁定期检视胶袋徵费成效
陈铭祺表示,推动减塑不仅有助于降低环境污染,还能减少碳排放。在减塑限塑方面,政府已出台《限制提供塑胶袋》法律,以鼓励大众减少使用塑胶袋,提高环保意识。他认为,该法例有效地促进居民养成自律环保的习惯,期望当局定期检视胶袋徵费的成效,并向大众公布具体的检讨机制,提高政策透明度。此外,他建议当局将胶袋徵费所得的款项应用于环保减塑项目,例如研究资源再利用、採购或研发可降解胶袋、以及鼓励商户定期与环保团体合作等,以达至更高的社会效益。同时,随着网购行业蓬勃发展,日常商品包装中塑料的使用量与日俱增,他期望当局考虑设立货物包装塑料回收机制,并尝试与国内外加强合作,研发环保包装物料,共同承担减塑责任。
另外,日常交通运输是本澳碳排放的主要源头之一,因此陈铭祺认为推动新能源电动车辆的普及,是当局目前的重点工作。他期望当局与居民切实履行《澳门长期减碳策略》之目标,对大型场馆採用绿色建筑及高能源效益设备,并因地制宜进行低碳节能改造,改善空调恆温系统,并减少使用过多装饰材料及物料,以期节省能耗和降低运营成本。在旅游发展方面,宜规划绿色旅游路线,融合中西方历史文化建筑、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文化创意社区等元素于步行路线大,并完善现时行人过路设施和道路指引,以吸引游客入区的同时促进绿色出行计划的落实,一举两得。
群力智库理事陈铭祺。(受访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