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墙下的慈悲——仁慈堂

澳门仁慈堂由葡萄牙耶稣会士贾耐劳于1569年创立,是仿照葡萄牙本土模式建立的慈善机构。其起源可追溯至1498年葡萄牙里斯本仁慈堂,后随葡萄牙海外扩张传至澳门。娄胜华在《仁慈堂》一文中提到,仁慈堂在创办初期即设立圣辣非医院(白马行医院),为亚洲首间西式医疗机构,率先将牛痘接种技术引入中国,并专设麻风病院收容传染病患者,该院运作逾三世纪,对澳门公共卫生发展影响深远。在社会福利方面,仁慈堂创立弃婴轮收容制度、澳门首间孤儿院及妇女职训所,并设「贫穷者之家」提供住所。抗战期间曾安置上海葡裔难侨,其位于望德堂区的「婆仔屋」后转型为女性长者院舍,收容达百余人。同时开办经济饭堂资助清寒学子,并为囚犯提供物资援助。回归后服务模式转型,现设有高园街安老院,经扩建可容纳120余名长者;2002年创办托儿所提供中葡双语幼教,服务规模扩至258个学额;盲人重建中心则承接美国海外盲人基金会业务,为视障人士提供职业训练、庇护工场及社会融入支援。原「婆仔屋」旧址已改造为文化创意产业空间,形成医疗、教育、养老、职训、文化保育多元并举的现代公益体系,持续践行天主教会「服务弱势」的核心宗旨。

仁慈堂。(澳门记忆官网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