忧黑工问题渗透至各行各业 议员倡加重罚则打击非法工作

本澳黑工、过职过界等非法工作情况存在于各行各业,一直影响本地僱员就业。近日在某明星的演唱会上,疑涉聘请黑工进行售卖周边产品,警方调查近百人,强调倘存在违法情况,将依法作出处理。立法议员李静仪表示,非法工作已由传统的建筑业扩展至演艺、展览等行业,具有一定的隐蔽性,建议政府应从多方面着手打击。近年黑工渗透各行各业,由「传统」的建筑业、餐饮服务业,扩展至演艺、展览、旅游等行业。图为多部门联合打击行动。 (新闻局图片)

上周,韩籍人气巨星世界巡迴演唱会在澳门举行,吸引大量粉丝来澳追星。治安警察局于6月7日表示,当日联同劳工局人员到某综艺馆一演唱会活动进行联合巡查行动,期间在该演唱会的纪念品售卖区对相关的本地及非本地的活动工作人员进行身份查核,期间共对96名非本地工作人员进行身份调查,另将两名相关的负责人带返警察局作进一步的调查。有关事件仍在跟进调查中,倘存在违法情况,将依法作出处理。

非法工作形式出现转变

李静仪接受本报访问时表示,过往非法工作(黑工)容易出现在建筑业、餐饮服务业,而现时出现非法工作的情况并非在工地或者公司里面进行固定的工作,而是服务地点比较流动式,例如过界职业司机,「他开车周街走,未必是固定的地点,如果有人投诉,或者警方可能在路障,处理交通事故时警方应该要关注该司机是否本地司机,如果真的是外地司机,会不会是驾驶营业车类别的车辆,应该进一步跟进。」至于近期出现非法工作的情况则是一些演艺、展览、导游等。

她指出,现时澳门旅游业发达,加上近几年力推会议、展览、文化演艺活动,在这些活动中,透过政府和业界製定一些识别,例如入场员工需要有入场证,确保是已登记合法身份才能进入相关场地进行工作,这是其中一种监管方式。不过,业界曾经有反映有一些「灰色地带」的情况。她称,非法工作已经不单单是收不收报酬的问题,而是若在澳门进行一项工作,除非是澳门居民,否则一定需要有工作许可(外僱证),这些才是合法在澳门工作,而在《禁止非法工作规章》则有例外的情况,「可能有一些人士是作为文化体育交流,或来澳门做一个演讲,或是品质监控,不是一个实际有工作身份的人,但业界曾反映有人滥用这些特殊情况,例如相关人士来到澳门并非进行上述性质的工作,如一些演出、展销项目,但当作是文化交流,而相关人士是来到澳门进行一些实际工作,例如是现场工作人员、卖东西、带位、保安等,这些很明显是有工作身份,这并非法例所说的文化交流教授来到澳门进行一个纯粹的学术交流。」

倡多管齐下打击非法工作

李静仪认为,无论如何,政府应该就一些个案进行彻查。她又建议可以从几方面开展相关工作,第一,必须与所有业界或者主办单位,清楚说明澳门在聘用人员的法律规定,需要优先聘用本地人,要有合法工作身份才能在澳门工作,不应该存有「灰色地带」。第二,政府要有监督和巡查,并跟进一些网上招聘的情况,「有啲网上招聘看上去已经很有问题,应该要主动跟进。」此外,对于打击非法工作、过界工作,更重要的是检视和优化法律,关注相关的执行情况,罚则会否过低,「让大家认为无乜成本(犯罪)。」从多方面进行打击非法工作,令本地居民有更好和更合理的工作环境。立法议员李静仪表示,建议政府应从多方面着手打击非法工作。 (受访者提供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