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经济转型迫在眉睫 潮玩IP+夜经济激活新动能
澳门十一间卫星场将于今年底前陆续退场,澳门新口岸区作为澳门半岛的商业核心区之一,在卫星场退场潮下,如何通过经济结构转型实现可持续发展,成为当下亟待破解的难题。
意见倡推动澳门新口岸区转型为特色旅游休闲社区。 (资料图片)
澳门新口岸区工商联会会长胡达忠建议将新口岸区打造成地标景点。(受访者提供图片)
澳门新口岸区工商联会会长胡达忠提出,新口岸区作为澳门经济多元发展的重要载体,其转型需政府、企业与商户多方协同,共同发力。他建议特区政府以「夜经济」与潮玩IP商业转型为抓手,结合轻轨与海滨资源,推动澳门新口岸区转型为特色旅游休闲社区,助力澳门建设「世界旅游休闲中心」,为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胡会长建议,特区政府应加大对街道美化的投入,通过艺术化的灯光设计、绿化景观的提升,营造出更加宜人的夜间消费环境。同时,应允许并支持中小企业在不影响通行的前提下,在人行道设置桌椅、外摆装置,打造出「可停留、可消费」的休闲场景。以助增加商户的营业额,让游客在漫步中享受更多的消费选择。
吁将新口岸打造成地标景点
他又建议,新口岸区亦可大胆借鑒悉尼达令港的成功模式,将长期停泊旅游巴士的空地进行创意改造,打造成为一条集休闲、娱乐、观光于一体的海滨长廊。在这条长廊上,可以融入各种艺术装置、灯光秀等夜间消费场景,形成新口岸区独具特色的地标性景点,进一步带动周边商户的经济发展。
他提倡澳门特区政府充分重视招牌经济,将其纳入社区经济发展规划,摒弃僵化管理,并通过媒体、社交平台推广社区特色招牌。这有助于促进消费、提升城市形象,实现管理规範与商业活力的平衡,达成「区区有特色」的发展愿景。
他提到,特区政府可与潮玩品牌携手合作,在新口岸区开设旗舰店,打造一种「IP+零售+体验」的全新复合业态,通过引入具有广泛影响力和独特魅力的IP品牌,创造出独具特色的购物体验。同时,还可以举办各类IP主题活动和节庆活动,进一步吸引年轻客群与家庭游客,提升区域的热度和影响力。
他还提到,妈阁轻轨站虽已投入运营,但周边步行路径的缺失导致客流难以顺畅地引流至周边社区和景点,限制了其作为交通枢纽的潜在价值。鑒于此,他建议打造一条从永利澳门湖堤通过海滨长廊延伸至澳门旅游塔,再通往妈阁交通枢纽的步行系统。这样,游客可以轻鬆步行至新口岸区等传统旅游区,沿途欣赏风景,感受城市魅力。这不仅能提升游客的出行体验,还能有效分散传统旅游区的客流压力,从而推动全域旅游的均衡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