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骗案持续增加 政府应如何应对
近年来,网络诈骗手法层出不穷,从假冒政府机构、银行以至警方的讯息,不仅令市民财产受损,更严重冲击整体社会对公共讯息与政府的信任。资讯爆炸与真假难辨的网络环境,正考验着我们如何重建公信力。
今天,社交媒体成为市民接收讯息的主要来源,但这些资讯往往未经查证,与传统具公信力的媒体相比,虽然传播更即时,却也更容易出现偏差。网络演算法推送偏好内容,使市民在同温层中接收片面资讯,缺乏多元观点,加上一些有心人士透过社交平台带动情绪、扭曲事实,令政府声音难以有效传达,导致误解甚至对立。更複杂的是,当不实资讯牵涉诈骗甚至跨境犯罪时,本地缺乏有效的网络执法手段,亦难与海外平台或执法机关配合追查,令事后补救变得被动和缓慢,损害扩散更深。
面对上述挑战,澳门必须加快提升网络信息治理能力,并寻求制度创新与跨界合作。一方面,政府可参考国际经验,引入资讯来源标示与查核机制,鼓励社交平台设立公开透明的讯息标籤制度;同时考虑成立具公信力的第三方事实查核中心。此外,应加强青少年的媒体素养教育,让市民从小具备分辨真伪讯息的能力,提升整体社会的资讯免疫力。在打击网络诈骗方面,亦有必要深化与内地、香港及其他司法区的合作,加强举报、追查与惩治的跨境协调。
公信力的建立不是一蹴而就,而是要在制度、教育、技术与合作之中共同积累。我们不能单靠事后澄清,而是要主动出击、前瞻部署,让市民在真假讯息混杂的环境中,依然能辨清方向、信任正确来源,真正守住资讯时代下的公共信任与社会稳定。

工联议员办事处主任 市政咨询委员会副主席 聚贤同心协会副理事长高岸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