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莱文旅经验啓示: 澳门探寻特色发展新路径

上月末,笔者有幸参与在汶莱举办的亚太传播学联盟-亚洲舆论学会2025年会,并在会议上分享研究成果。会议间,得以深入探访这个东南亚的“袖珍富国”。其独特的社会风貌与文旅发展模式,为澳门的特色化发展提供了别样思路。

汶莱,这个仅有约45万人口、人均GDP超3万美元的国度,凭借丰富的油气资源构筑起高福利社会。油气收入佔GDP比重高达70%,支撑起全民免费医疗体系;教育领域实现全龄免费,优秀学子留学还能获得专项基金资助。更令人瞩目的是,汶莱不仅免徵个人所得税,还对汽油、粮油等生活必需品实施高额补贴。在“石油经济”与“宗教治国”理念的双重影响下,汶莱形成了闲适的生活节奏:街头商铺大多晚上八点便闭门谢客,夜市蹤影难觅;高昂的打车费用与低廉油价形成反差,家家户户标配两辆以上私家车,“车轮上的生活”成为常态,也让许多居民形成“躺平”的生活态度。甚至有游客调侃,这座富裕小城因过于安逸,被戏称为“东南亚最‘无聊’的国家”。

然而,汶莱并非缺乏旅游魅力。位于汶莱河上的“水上村落”堪称宝藏景点——作为东南亚最大的水上社区,这片绵延数百年的高脚屋聚落,以38公里木栈道串联起30余个村庄,宛如一座“漂浮的古城”。乘着小木船穿梭其中,既能看到水上警局、消防局等现代公共设施与传统民居的奇妙融合,也能瞻仰历代国王陵寝、远眺金碧辉煌的努洛伊曼皇宫;运气好时,还能邂逅雨林中憨态可掬的珍稀长鼻猴。这些依託原生风貌开发的文旅项目,以低成本运营创造出沈浸式文化体验,成为汶莱文旅产业的金字招牌。

事实上,澳门同样拥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路环渔村保留着传统渔业风情,澳门半岛遍布中西合璧的建筑,凼仔与路环的自然景观亦独具特色。近年来,荔枝碗船厂改造项目及相关市集的兴起,已成功吸引大量本地居民和游客,成为澳门文旅新亮点。借鑒汶莱“以原生资源打造高体验项目”的经验,澳门可进一步挖掘路环渔村潜力,开发“水路漫游”特色项目:通过设计乘小渔船游览线路,串联渔村码头、葡式灯塔与传统造船工坊,让游客近距离感受渔业文化与非遗技艺;同时,结合季节特点,优先在天气凉爽的秋冬季节开展试点运营,通过小範围测试优化服务流程与配套设施,逐步形成常态化文旅活动。此外,澳门还可整合半岛与离岛的山海资源,规划生态徒步、湿地观光等特色线路,推动文旅产业从“博彩主导”向“多元体验”转型,为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注入新动能。

澳门汇智社理事长 黄慧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