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软硬件配套 促澳青年到深合区发展
为鼓励澳门青年善用大湾区发展机遇,带动青年“走出去”,澳琴两地政府推出支持政策,如《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支持澳门青年就业暂行办法》,针对在合作区就业并符合条件的澳门青年,每月提供四千元人民币补贴;特区政府亦于本年度施政报告中提及“支持青年到大湾区就业计划”,为三十五岁或以下在内地九市及合作区指定企业就业的高校毕业生,提供每月五千澳门元、最长十八个月的就业补贴。
然而,在配套措施与资讯传递方面,仍有不少进步空间。目前设于合作区的“琴澳居民招聘专区”人才招聘平台虽已上线,但不少青年表示不清楚该平台的存在,求职资讯散见于不同部门或网站之间,难以集中获取。建议当局加强宣传工作,并将该平台的招聘资讯同步整合至“一户通”或澳门本地常用的求职平台上,使青年可更便利地搜寻与申请合适职位,提升政策的实际效益。
同时,交通便利化是琴澳融合的关键基础,惟横琴澳方口岸缺乏私家车停车设施,导致未持横琴单牌车的居民只能转乘公共交通前往,降低居民前往深合区消费的意愿。建议当局在口岸周边划设私家车停车区,配合智慧化管理,提升通关效率与出行便利,推动区域融合走入日常。笔者认为,要实现琴澳深度融合,让青年选择深合区发展,不能单靠就业补贴,更需要资讯及生活层面的同步衔接与优化。唯有如此,跨境生活才能真正从“挑战”转化为“机会”。
让青年选择深合区发展,不能单靠就业补贴,更需要资讯及生活层面的同步衔接与优化。(资料图片)
民众青年会副理事长 谈兆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