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员关注海域规划使用 倡围绕四大项目联动发展
近年来,特区政府持续深化「经济适度多元」发展战略,海域资源的科学利用成为纵深推进城市发展的重要课题。立法会议员、群力智库副理事长梁鸿细强调,海域使用规划应紧扣澳门「一中心、一平台、一基地」定位,围绕四大重点项目构建产业联动发展格局,着力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海洋经济体系。
意见吁特区政府围绕四大重点项目构建产业联动发展格局,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海洋经济体系。 (资料图片)
鑒于本年度施政报告明确四大项目已进入实质推进阶段,梁鸿细建议,海域发展和四大项目规划形成战略协同,围绕国际综合旅游文化区发展,以澳门半岛至凼仔海域为载体,创新开发「文旅+海洋」融合业态。建议引入沉浸式海上光影秀、夜航观光等特色产品,丰富游艇自由行等高端海上游憩体验,延伸「世界旅游休閑中心」产业链条。此外。他认为区域协同发展能为本澳带来新机遇,他建议当局可拟订粤港澳大湾区及香港「一程多站」旅游合作方案,突破地域界限构建湾区文旅共同体。针对内港-湾仔、凼仔-横琴等「一河两岸」地理优势,可探索跨境交通接驳、联合通关便利化及主题岸线联动开发,实现资源互补与客源共享。
海域使用规划需严守三底线
梁鸿细强调,海域使用规划需严守三重底线,第一是要契合国家发展大局,主动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发展」等国家战略,确保空间布局与产业导向符合国家利益;第二是符合本地实际需求,综合考量澳门土地资源稟赋、生态承载力及产业转型趋势,实现海洋开发与城市发展动态平衡;第三是具有长远发展逻辑,前瞻布局智慧海洋、绿色航运等新兴业态,为澳门经济多元发展预留战略空间。
梁鸿细指出,海域规划要配合海洋经济发展的需要,系统性建立海上交通通达性能强化各地的互联互通。他认为可考虑于国际综合旅游文化区规划用地、妈阁码头及路环地区建设多功能码头群,构筑更立体交通枢纽,缓解陆路交通压力,继而,围绕码头节点完善接驳系统,同步规划商业设施、公共休憩空间及智慧服务终端,打造「交通+消费+文创」複合型海洋经济带。
立法会议员、群力智库副理事长梁鸿细。(资料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