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补强官方数据指标的思考

官方数据(包括统计部门和职能部门发放数据等)是社会监督、学者研究、科学施政的重要基础,应当与时俱进,让监督者可以持续补足观察特区政府施政成效的必备数据。儘管近年官方统计已有一定进步,但由于社会越来越重视科学施政,建议要开展编制近年长期缺失的但十分关键的统计指标数据,具体指标包括:1)中小企数据,即在做出官方中小企定义后的中小企存量数目、不同行业中小企的经营收入、中小企创造的GDP增加值等;2) 数字经济数据,即本澳数字经济GDP、从事数字经济的企业数、就业人数及经营收入等;3)科研产业数据,即本澳研发总开支、本地研发总开支相对本地生产总值的比率及研发人员数目等;4) 企业数据,即本澳世界500强、中国500强、各行业头部企业、上市企业的数量及他们的经营收入、员工数、在澳投资数等;5)旅客入社区数据,如各社区到访旅客人次、旅客各社区消费额、旅客到访社区景点的人流分布等;6) 以上数据对科学施政和做好学术研究都至关重要,但目前在公开渠道难以定期能找到,对研究带来不便。

数据是最有说服力的,有助社会对政府的政策成效进行客观的评判,因此,不断完善官方统计有助提升管治效能,以及施政效率,也会减少社会对同一社会现象的争议。另外,官方统计相关组织法例和官方统计体系等法律法规已相当长时间没有修改,有些还是回归前延续至今未有修改。建议应及早修改优化,以适应时代为官方统计的迫切需求。期待立法会议员、专家学者和读者们一同推动官方统计的现代化,为学术及政策研究奠定更坚实的数据基础。

澳门创新发展研究会监事 张晓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