享负盛名的酱园 百花魁凉果名闻海外

上世纪50年代时期,不少来澳门旅游的人士便已熟知「百花魁」,尤其是搭乘渡轮前往香港时,船上便有人叫卖「百花魁」生产的凉果「王母蟠桃」,乘客们购买这些凉果,不仅是为了防止晕船,更多的是将其作为手信带回香港。

「百花魁」最初是在广东新会创立,于1900年迁至澳门,并更名为「同益百花魁」。在此名称中,「同益」代表着酱油生产部门,而「百花魁」则象徵着凉果生产部门。清朝举人彭炳纲为同益百花魁题写了「同益」二字,这块金漆招牌至今仍悬挂在澳门的店铺内,见证了这家百年企业的诞生和发展。

「百花魁」迁至澳门初期,在十月初五日街设立了生产作坊与门市。由于在新会时期便已颇有名气,其在澳门的业务得以迅速发展,产品很快便远销至香港、台湾以及东南亚各国。

后来,因应业务发展需求,工厂与晒场被扩充至沙梨头海边街佔地7至8亩的场地。到了1990年代,由于土地成本上涨,生产场地被迁回新会,而澳门方面则专注于门市经营、市场推广以及企业管理,目前由第四代传人吕伟文负责,至今仍然沿用先辈的传统天然晒乾、手工製作食品的精湛技艺,追求酱料和凉果食品的极致品质。

位于田畔街的同益百花魁门市。(澳门特区政府经济及科技发展局提供摘自「澳门记忆」文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