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荣甡蚝油庄 百年坚守 蚝香传世

在澳门这座融合了东西方文化的历史名城,有一种味道,穿越了世纪的沧桑,依旧醇厚诱人,那就是来自荣甡蚝油庄的蚝油。作为港澳地区唯一出产柴火蚝油的蚝油庄,荣甡不仅承载着澳门蚝油业的辉煌历史,更见证了传统手工艺在现代化浪潮中的坚守与传承。荣甡蚝油庄是港澳唯一出产柴火蚝油的蚝油庄。(Au Weng Hei提供 摘自「 澳门记忆 」文史网)位于巴素打尔古街的荣甡蚝油庄。(春田教育协进会提供摘自 「澳门记忆 」文史网)1902开业后一直营业至今的荣甡蚝油庄(春田教育协进会提供摘自 「澳门记忆 」文史网)

澳门位于珠江出海口,咸淡水交汇,浮游生物丰富,为蚝的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昔日,渔民们在这片肥沃的水域中捕捞生蚝,而蚝油,便是从这些鲜美的生蚝中提炼出的精华。

在上世纪初期,当游客从内港登岸后,都会选择买一些蚝油及虾酱作为手信,使澳门製造的蚝油闻名港澳。在上世纪60年代,内港街道上蚝油庄林立,当时共有12家蚝油庄,其中以福泰兴、李锦记、荣甡号及合胜隆,合称「蚝油四大家」。

当中,荣甡蚝油庄的创办人曾氏在1902年来到澳门,并在内港开设一座海味店,同时也出售自家製作的蚝油,成为港澳地区首家蚝油庄。

设养蚝场

作为「蚝油四大家」之一的荣甡蚝油庄,当年财大气粗地新口岸设有养蚝场,养蚝、煮蚝及製成蚝油全都是自家生产,以确保生产的蚝油能达成高品质,正因对蚝的质量严格把关,只有肉质厚实、甜美鲜嫩的蚝,才有资格做成「荣甡」蚝油。即便后来关闭了蚝场,改从外地购买蚝水,荣甡依然坚持用柴火熬制蚝油,这一传统工艺已经延续了百年之久。

熬制蚝油的过程繁琐而精细,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每次熬制需时十小时,期间火候的控制至关重要,既要避免火候太猛煮煳,又要确保文火能让蚝油充分出味。正是这种对工艺的执着和坚守,使得荣甡蚝油的味道鲜美、黏稠适度,成为了广东人最常用的传统鲜味调料之一。

赴葡萄牙参展

在1934年,澳葡政府邀请荣甡蚝油庄到葡萄牙波尔图参展,希望将蚝油推广至欧洲等地。这份殊荣在当时可是前所未有,其后政府更颁赠奖项以讚扬曾氏的成就,令荣甡蚝油庄一时享誉中外,这是荣甡最为辉煌的时代,也是全球工业化浪潮来临前,传统手工业最为辉煌的时代。此后,荣甡蚝油庄更是屡获殊荣,成为了澳门蚝油业的代名词。

值得一提的是,国父孙中山先生也是荣甡蚝油的忠实拥趸。他对荣甡蚝油赞不绝口,回到南京后仍念念不忘,专门派人到荣甡购买蚝油再寄回去。荣甡蚝油庄墙上的相框裱起的都是奖状,其中一个是1934年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银奖。(陈显耀摄 摘自「 澳门记忆 」文史网)

坚持柴火蚝油

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现代化进程的加速,传统手工艺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蚝油製作成本高、产量低,加上年轻人不愿入行,使得蚝油业逐渐走向衰落。然而,荣甡蚝油庄却始终坚守着那份对传统的热爱与执着,坚持用最古老的炭火煮蚝油,将这份蚝香继续传承下去。

荣甡的第三代传人曾溥洲依然坚持最古老的炭火煮蚝油成为港澳唯一出产柴火蚝油的蚝油庄。店内雪白的墙面已经泛出灰黄,当年金字招牌已经斑驳脱落,问起荣甡蚝油的秘方,曾溥洲说:「好味没秘方,真材实料自然好味。」由于珠江口海水污染,养蚝场也早已关闭,没有自家养殖的生蚝,曾溥洲只能到市场精心挑选,把合适的生蚝慢慢熬成蚝油。一边煮一边搅拌,从米白色转为深咖色。曾溥洲在炉灶旁一待就是十几个小时,半步不敢离开。太大火,蚝油会被煮焦糊,太小火,蚝的鲜味便带不出了,可谓慢工出细货,秉承百年来一贯的制法,薪火相传的技艺才是最完美的。

(本文部分内容引自澳门基金会「澳门记忆」文史网劳加裕所着之「濠江蚝情——兴于澳门的百年美味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