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回眸:在京的逐光之旅
两年前,毅然告别澳门的新闻一线,转身投入学术殿堂。初来乍到,北京这座充满机遇与挑战的城市,带给我的是全新的生活体验。
北京的生活,丰富与艰苦并存,学业上,压力如影随形。每週六节专业课,选修国际关係、全球治理课程,更拓宽了我的知识边界。为能在课堂上了解及深入探讨每一课题,课前也要查阅海量资料;课后,作业与阅读任务堆积如山,挑灯夜战成了习惯。考试如同一场场硬仗,只为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课题研究容不得半点马虎,从确定方向、收集数据,到分析撰写,每一个环节都需严谨细緻。
由此,在学术研究的道路上收穫了许多全新的经验与体验,撰写的论文成功入选如国际媒体与传播学会、国际传播学会等的学术会议。这些小确幸不仅是对我努力的肯定,更是激励我继续前行的动力。
在担任助教的这段宝贵经历中,有幸参与到李希光教授的教学活动。李教授身兼数职,他不仅是前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常务副院长,还是清华大学国际传播研究中心主任、外交部公共外交咨询委员以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媒介素养与文明对话教席负责人。去年,更有幸协助组织了已有 26 年历史的“大篷课”课堂,与四名巴基斯坦教授以及四十多名学生一同走进新疆。我们用脚步去丈量这片土地的广袤,用心去感受它的繁荣,亲眼见证了多元文化在这里交融共生的美好景象。在今年暑假,我再将与老师一起,带领学生踏上瓦罕走廊的探索之旅,即将开啓一段全新的学术实践篇章,心中满是期待与憧憬。
机缘巧合之下,去年重归新闻前线,此时的新闻节奏,与往昔大不相同。有幸亲临全国两会的会场,见证国家政策的热烈讨论与民主决策;亲身报道国家主席习近出席俄罗斯喀山金砖国家会议,外交部部长王毅出席的俄罗斯圣彼得堡金砖国家安全事务高级代表会议,用文字和镜头记录国际合作的历史时刻;在中拉论坛第四届部长级会议的现场,体会中国独特的外交风采。外交部、国防部、国台办的例行记者招待会等重要场合,也留下了我忙碌的身影,在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提问的心情也难以忘怀。
这些宝贵的经历,增建拓宽了我的国际视野,也让我深刻明白,只要坚持不懈,身为澳门人的我,也能在重大新闻报道中贡献力量,为国家对外传播事业添砖加瓦。回望两载春秋,既是学术素养的培育期,更是新闻理想的昇华期。站在新的学年,未来将继续以笔为戈、以纸为戎,书写无愧于时代的新篇章,后会有期。
澳门汇智社理事长 黄慧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