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方促青年就业 引领高质量发展

中区社谘委、共建好家园协会副秘书长陈晓婷表示,就业是经济发展的晴雨表、社会稳定的压舱石。随着本澳经济逐渐复甦,但就业市场仍不乐观。根据统计局数据,3月至5月本地居民失业率维持2.5%,就业不足率升至2.1%;首季度16岁至24岁组别失业率高达6.5%,是所有岁数组别当中最高,高等教育学历失业者佔失业总人口51%,可见青年失业率仍然高企,且呈高学历化。根据统计局数据,首季度16岁至24岁组别失业率高达6.5%,是所有岁数组别当中最高。 (资料图片)

针对青年就业困难问题,政府已开展成立「促进就业协调工作组」、青年就业配对会、职前辅导会等,但据青年反映,他们对各类工种的起薪点、具体工作内容及工作时长等了解甚少,只是透过零散的招聘信息或他人分享获得资讯,就职后才发现与预期存在落差,容易出现岗位错配。

三建议避免出现岗位错配

为此,她提出以下三点建议:一是优化求职信息平台,破除信息壁垒。劳工局已设有「本地职位空缺」平台,详细显示应聘职业的资料,但未能有效推广至青年。建议当局优化平台设置,增设多维度搜查与筛查(例如工资範围、公司规划、上班地点、员工服务等),根据求职者的简历来智能推荐适配工作岗位,鼓励公司在平台上展示公司文化、员工评价、岗位细节等,消除劳资双方的信息落差。

二是推出微专业认证,破解高学历难就业的问题。针对现时就业市场空缺与青年学历或技能未能匹配的情况,建议参考新加坡「职能创前程计划」做法,扩大现时「就业+培训专项计划」,推出更多微专业认证课程及培训,例如将数据分析师认证拆解成Python编程、统计建模等独立认证,帮助青年更好掌握不同行业所需的技能,帮助青年就业。

三是优化职前辅导,帮助青年做好职涯规划。建议除简历、面试技巧外,引入优质的线上职涯测评平台、职场MBTI测试等工具,为青年制定个性化规划。为参与青年建立职涯发展档案,并定期追蹤就职情况、实践经历等,实现更高品质和更可持续的职业发展。意见吁当局当局优化求职平台设置,消除劳资双方的信息落差,避免出现岗位错配。 (资料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