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司:交通死结难解感「心急」 研轻轨地下化深入全澳各区

立法会昨(7)日举行全体大会。运输工务司司长谭伟文表示,明白各界对交通问题急,自己「更心急」,但交通死结要「抽丝剥茧」,一步步解决。他又指出,目前轻轨投资大,效益并未彰显,原因与路线相对单一和环形网络未构成有关,当中最重要的轻轨东线仍在建设中,待2029年通车后,可分流关闸旅客到路凼城,减轻西边交通的压力。此外,他又称,若轻轨需深入本澳各个区域,个别区域地下化是唯一出路。谭伟文指出,若轻轨需深入本澳各个区域,个别区域地下化是唯一出路。(新华社图片)

立法会昨日举行口头质询大会,多名议员先后就关注内港区规划及交通整治问题发言。有议员指内港、新马路、下环一带路段常见塞车,车多路窄,即使巴士在人潮较密时期加开班次亦「行唔郁」,问到政府有否规划西区路网改善、设立外环道路的可能。亦有议员关注内港23、25号码头活化进度,以及防港工程与轻轨建设结合等。

善用地下空间缓解交通问题

总结议员提问时,立法会主席高开贤少有地发表数分钟意见,指对政府城市发展规划能力有期望,以利用地下空间为例,应作长远规划且「越迟做越难做」,不应再只顾短期问题、「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谭伟文回应称,特区政府持续推动内港的优化工作,透过建设雨水泵站及下水道箱涵渠以及开展片区的活化工作,以缓解内港区的水浸问题、优化交通布局及改善区内环境。

其中,配合内港南雨水泵站及下水道工程,政府亦同步整治内港的交通及行人道,除优化行人步行环境外,亦重新规划区内过路设施,将原来的斑马线改为交通灯,以提升行人过路安全,以及行车效率。随着工程完工,内港一带的交通经已全面恢复,河边新街巴士专道亦已恢复,有助提高澳门半岛西侧的公共交通服务效率。

谭伟文又指,针对政府各种规划上,需理解「从冇到有」要时间,自己比议员「更心急」,但急没有用,明白有些交通问题是死结,要慢慢「抽丝剥茧」拆开。

至于议员提及跨区快速道路,在澳门城巿总体规划的研究过程中,曾建议北区-1规划分区内预留一条连接林茂塘西侧及青洲区的跨区道路。政府在进行有关详细规划草案时,会进行多方案比选,就跨区道路的实施空间及可行性作出研究。与此同时,亦会寻求合适单位提供澳门轻轨路线的研究服务,届时将一併探讨轻轨西线结合防洪工程的可行性。

至于「地下化」发展,他表示,若轻轨要深入澳门各区,包括旧区、中区,无可避免要面对「地下化」。轻轨西线建设需考虑环境因素、施工情况对居民的影响等,相信地下施工比例较多,对交通影响较低。当局正在推动相关工作。

轻轨投资大但效益未彰显

谭伟文又指出,目前轻轨投资大,效益并未彰显,原因与路线相对单一和环形网络未构成有关,当中最重要的轻轨东线仍在建设中,目标是2028年完工,2029年通车,而通车后可分流关闸旅客到路凼城,减轻西边交通的压力。有议员提出建议下调轻轨票价,谭伟文称,可考虑拉近巴士与轻轨的票价差距,利用其他诱因吸引市民乘搭轻轨。

此外,政府正研究澳门半岛轻轨网络选址,包括轻轨人工岛支线。谭伟文表示,人工岛支线现已开展前期研究,若确定选线后会向公众谘询意见。又预计人工岛支线的建设时间会较轻轨西线更快,因为施工的条件更好。而轻轨西线方面则需要考虑环境因素以及施工情况对居民的影响等方面。

研横琴至澳门新通道

另外,谭伟文又提及,在区域合作方面,配合国家「 澳门+横琴 」的发展定位,加强两地「 硬联通 」,特区政府正与横琴方面研究横琴至澳门的新通道方案,如有进一步消息便会对外公布。运输工务司司长谭伟文列席立法会全体会议,回应议员提出的口头质询。 (林嘉欣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