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局轻轨西线解决内港水患 学者:涉及层面广需谨慎研究

内港水浸问题长期困扰当地居民及商户,虽然特区政府近年来採取多项措施应对,但仍需进一步完善。运输工务司司长谭伟文日前在立法会上提出,将探讨轻轨西线结合防洪工程的可行性。有建造业学者认为,根治水浸问题再结合交通整治是一个较好的方向,但涉及层面广,需谨慎研究。特区政府表示将探讨轻轨西线结合防洪工程的可行性。图为内港航拍。 (新闻局摄影师卢锦烈)

运输工务司司长谭伟文日前在立法会上表示,将会探讨轻轨西线结合防洪工程的可行性,再次引起社会的关注。因该构思已提出多年,惟内港码头营运、货船出入等问题一直未能解决。政府曾在2022年提出将内港码头搬至九澳码头,但涉及运输成本、民生影响等多项因素,导致发展进度缓慢。

兴建快速干道或根治水浸

建造业环境保护学会常务副理事长陈桂舜接受本报访问时表示,现时内港正在面对的问题是天文潮或是颱风风暴潮会出现水浸情况,而内港本身也是澳门主要交通中轴线的其中一条,现时进行新规划时,会否将路线进行外环的快速干道形式,再配合轨道交通,做一个新的快速干道将内港这里在堤堰上加工上去,认为该做法能根治内港水浸问题,「始终天文潮或风暴潮水位一定是高过现时路面,现在只能尽快将这些时期的海水排出去,减低内港一带的损失。」

现有码头营运或受影响

他提到,现在每一次经历潮汐涨退对内港地面下的水土流失也有一定的影响,故需要根治相关问题。若再结合交通整治也是一个较好的方向,但是选择轨道交通还是再造一个外环线的车道,需要届时按照交通规划上处理。有这样的契机进行结合当然是最佳的办法,惟需要面对另一个问题,就是现有的码头日后营运会否受到这些影响,虽然现时亦有提出一些方法,例如将码头轻微向前移出来,达到在堤堰下方部分是仓储,均有不同的概念提出。除此之外,还涉及码头功能上,日后有修改或者向外移后,虽然这是澳门的水域,但其实中间有些锚地的地方,届时这些地方能否足够使用也需要与内地进行互相紧密协调。建造业环境保护学会常务副理事长陈桂舜认为,根治水浸问题再结合交通整治是一个较好的方向。(新闻局摄影师卢锦烈)

需与内地共同协商研究

陈桂舜又指,若透过堤堰解决有关问题,「日后做的堤围也是需要与内地进行协调,因为澳门这边加高后,以后浪打过来将会反弹至内地,将对湾仔一带造成一定的影响。故採取相关方向,除了澳门本地进行研究外,也要与内地共同协商和研究。」

坊会吁政府委託专业机构调研

另外,亦有团体认同将轻轨西线与内港防洪设施同步规划,以提升城市整体防灾韧性及公共交通效能。两海坊会理事长陈绮茵近日表示,期盼政府儘早委託具专业能力的机构进行可行性研究,并同步展开公众谘询,广纳居民意见,确保设计兼顾安全、便捷与实用性。她又建议政府持续推动公开谘询沟通机制,与市民及区内商户展开深入交流,共同构建具澳门特色的可持续交通及城市发展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