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多元检测机制 打击炒卖黄牛票
这几天韩流天王G-dragon权志龙(GD)在台北小巨蛋开唱,有一段小插曲,就是实名制导致许多黄牛票都被逮到取消入场资格,还有花大钱的粉丝在现场痛哭。
当今演唱会门票一票难求,黄牛票猖獗成为全球性问题。为了遏止炒票行为,许多地区推行「实名制购票」,例如内地与台湾,要求购票者提供身份证明,并限制转让条件。然而,实名制虽具一定抑制效果,却并非完全能避免黄牛万灵丹,甚至可能衍生更多问题。
其中实名制已广泛应用于大型演出与体育赛事的城市。虽然能减少部分低配备黄牛操作空间,但也出现「代购实名票」的一条龙服务,黄牛透过收集客户他人身份资料代为购票,绕过限制。这样除了有个人资料外涉的风险外,亦会令黄牛因此增加收费。而台湾亦有类似情况,部分演唱会採实名制后,仍有黄牛以高价兜售「陪同入场」服务,以这个方式更能保证歌迷能入场。此外,实名制对真正粉丝造成不便,例如无法转让门票给临时无法前往的朋友,或因系统验证失误而被拒入场,反而损害消费者权益。而这次G-Dragon的情况亦类似。
相较之下,日本与韩国在遏止黄牛方面採用了效率较好的做法。日本部分演唱会採「抽选制」,粉丝需事先登记并参与抽籤,抽中者方可购票,减少定时抢票压力与炒票空间。韩国则有艺人官方粉丝俱乐部优先购票制度,透过会员认证与限量分配,确保真正支持者能优先取得门票。这些制度不仅提升购票公平性,还能提高真粉丝的入场的比例。
因此,实名制虽为一种防治黄牛的手段,但其限制与漏洞亦不容忽视。或许更值得思考的是,如何设计一套结合抽选、会员认证、动态二维码门票等多元机制,或能更有效打击黄牛市场。
会展产业联合商会理事长 谢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