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局市政署宣传防蚊措施 加强社区孳生源巡查及清理
鉴于近期广东佛山地区出现基孔肯雅热疫情,粤澳人员往来频繁,疾病传入本澳风险增高,本澳于7月5日录得今年首例本地登革热病例和于7月18日录得本澳今年第1例输入性基孔肯雅热病例,加上颱风后户外容易出现积水,有利于传播此两种疾病的白纹伊蚊孳生,增加本澳社区蚊媒疾病传播的风险。为落实资源下沉,积极推动“健康社区”建设,卫生局联同巿政署及澳门青洲坊众互助会,昨(21)日下午在本澳输入性基孔肯雅热病例的住所(青洲大马路青怡大厦)区域内,联合进行宣传活动,以深入社区方式,向居民宣传加强清除积水及採取防蚊措施。同时,卫生局人员在附近区域加强社区孳生源巡查及清理,并进行防範性紧急灭蚊工作,积极防範基孔肯雅热和登革热。
孔肯雅热及登革热的传播途径和防控措施相同,两种疾病均通过白纹伊蚊叮咬人传播。白纹伊蚊偏好于细小、清洁、静止的积水孳生,颱风后室外容器容易产生大量积水,有利蚊虫孳生,居民应加强清除工作地点和家居的积水,杜绝蚊虫孳生。
卫生局呼吁居民不论是户外活动或外地旅游,即使是短程逗留,均需做好防蚊措施,降低自身受感染风险。
卫生局人员在本澳输入性基孔肯雅热病例住所的附近区域进行防範性紧急灭蚊工作。(卫生局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