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者之石: 阿婆石上的血泪印记
阿婆石曾是殖民者炫耀武力的标誌,亦是澳门人民争取尊严与权利的历史纪念碑。(摘自「 澳门记忆 」文史网)
在澳门提督马路上,莲峰庙旁,有一块历经风雨侵蚀的巨石静默伫立。当地人称它为「阿婆石」或「亚婆石」。这块看似不起眼的麻石,深藏着澳门一段血与火的历史记忆,成为了中华儿女反殖民抗争历史的见证。
武夫暴政 怨声载道
阿婆石位于莲峯庙右侧围墙外的角落,据说是因为19世纪中期,有一位年长的阿婆常在石旁行乞,而被附近村民称为「亚婆石」、「乞儿婆石」。
未曾想,这样一块外表平平无奇的巨石,居然变成了民族耻辱的标誌。1846年,葡萄牙海军军官亚马留(João Maria Ferreira do Amaral)被派驻澳门,成为第79任澳督。他上任后,悍然推行一系列蛮横的扩张政策,旨在将澳门彻底纳入葡萄牙的直接管辖。据称他曾非常狂妄地对人说:「澳门这一掌之地,我一只手也用不尽!」
亚马留在任期间不仅向华籍居民强徵重税,驱逐中国官员,更为修筑关闸马路,强行拆毁华人房屋,甚至平毁祖坟,激起前所未有的民愤。1848 年,他命人在阿婆石上刻上葡萄牙国徽和年份,以此作为其殖民扩张已抵达关闸边界的「胜利」证明。亚马留的倒行逆施,最终引爆民怨,当时有1,500多名居住在澳门的中国人袭击澳葡市政厅,同期亦有中国商贩举行罢市抗议,均遭到亚马留部队的镇压。
亚马留在战争中被大炮炸去右臂,但自恃有战功,非常狂妄自大。
勇士取义 巨石见证
彼时,龙田村村民沈志亮(名米,字志亮),因亲身经历祖坟被亚马留平毁的切肤之痛,与郭金堂、高德等义士秘密结盟,决心捨生取义、捍卫尊严。他们深知亚马留习惯骑马巡视关闸马路时,特意经过阿婆石,并驻足观看石上的葡国国徽、自鸣得意。
1849年8月22日傍晚,沈志亮等人在关闸附近、距离阿婆石不远处设下伏击。当亚马留及其随从骑马经过时,义士们冲出来,奋勇搏杀。最终,亚马留被沈志亮等人成功刺杀,其头颅和左臂被斩下。这场震惊中外的刺杀事件,是澳门近代史上华人反抗殖民暴政的标誌性事件,极大地打击了殖民者的嚣张气焰。
据《香山县志》记载,这一事件发生后,澳门「诸夷惴惴不敢出驰马,十三行皆震慑,华人闻者,莫不欢呼相庆」。
阿婆石所处的位置、身上曾被刻下的屈辱印记,以及它作为亚马留巡视路线上的重要标誌物,使其成为这场悲壮历史的关键见证者。虽然石上刻画的葡国国徽已随岁月磨灭,但它所承载的澳门人民反抗殖民统治、捍卫民族尊严的历史意义却随着时间流逝反而越发清晰。阿婆石亦因此成为澳门文化传承中,一个不朽的历史地标。
亚马留被沈志亮、郭金堂等义士击杀。
(本文部分内容引自张卓夫所着之《澳门半岛石景》,三联书店(香港)有限公司、澳门基金会,200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