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员促完善中央证券託管系统服务 提升本澳金融市场核心竞争力

立法会议员施家伦表示,近年来,国家财政部连续在澳门发行人民币国债,规模由最初的20亿元逐步扩大至近期的60 亿元,充分体现国家对本澳发展现代金融产业、促进经济适度多元的支持,进一步丰富本澳金融产品体系,也为债券市场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财政部于7月16日在澳门发行60亿元人民币国债,此次发行是中央政府连续第四年在澳门发行人民币国债。立法会议员施家伦期望当局完善中央证券託管系统服务,提升本澳金融市场核心竞争力。 (资料图片)

是次在本澳发行的国债为港澳金融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后的首笔国债发行,吸引包括货币当局、对沖基金、资管机构、商业银行、投资银行等各类机构踊跃参与,覆盖葡萄牙、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尼、泰国等不同国家投资者。发行过程中,超过50%的国际投资者通过香港债务工具中央结算系统(CMU)下单,一些对沖基金、资管机构、外资银行为首次参与澳门人民币国债投资,显示出不同国家的机构投资者对澳门现代金融拥有一定兴趣。

然而,目前本澳的中央证券託管系统(CSD)在功能上尚有局限,其成熟度与处理能力制约本地金融价值链的深化。包括投资者主要通过香港中央证券託管系统认购是次国债。从长远来看,若澳门仅停留在「发行地点」的角色,而交易、结算、託管等核心环节仍在其他金融中心进行,则不利于本澳形成完整的金融产业生态,难以将国家的政策支持,有效转化为本地市场的内生动力与竞争优势。

冀激活中葡平台金融服务功能

另一方面,澳门与葡语国家金融业保持长期联繫,具备中葡金融服务平台优势,可为国家与葡语国家经贸往来提供支持,也能促进本澳在金融市场方面形成与大湾区邻近城市的差异化发展,如何善用国债发行的契机吸引更多葡语国家的资金,有效激活「中葡平台」的金融服务功能,巩固澳门的独特战略地位,有必要积极探索如何将国家政策支持转化为本地金融市场的动力,一方面惠及民生,另一方面巩固澳门的独特战略地位。

为此,他提出以下质询:一是过去本澳通过国债发行,吸引来自不同国家的投资机构,惟这些投资者过半数通过香港中央证券託管系统来认购是次国债。对此,请问当局未来将如何结合国债发行契机,逐步完善澳门中央证券託管系统(CSD)的服务,进一步优化投资者结构以及加快推进澳门与国际市场对接?

二是澳门发展离岸金融市场的核心竞争力在于「中葡平台」的独特定位。请问针对本次及未来的国债发行,当局有何更具体的策略,用以吸引更多葡语国家的主权基金、中央银行及其他大型机构投资者进行认购,以巩固并提升澳门作为「中葡金融服务平台」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