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青八天「青海研学团」圆满结营 多角度感受高原精神铭记家国情怀
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行走山河•砺志笃行•铭记历史•吾辈自强」2025青海研学团于7月15至22日圆满举行。游学团由来自澳门11 所学校的近30名中学生组成在青藏高原开展为期八天的深度研学,透过实地探访历史遗迹、生态保护区及民族文化基地,切身感受中华民族坚韧精神,深化国家认同。
来自澳门11所学校的近30名中学生组成游学团,赴青藏高原开展为期八天的深度研学。(主办方提供图片)


在八天的行程中,研学团先后参访青海省博物馆、青藏高原野生动物园、省自然资源博物馆、多巴国家高原体育训练基地、青海藏医药博物院、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馆云展厅等地,从历史、生态、科技、人文等多角度感受高原精神。(主办方提供图片)
研学团由青海省政协港澳台侨和外事委员会、青海省工商联支持,青海省人民政府港澳事务办公室与粤港澳大湾区青少年文化交流协会联合主办,获教育及青年发展局资助,澳港青海商会协办。团长胡达忠在欢迎仪式上强调:「青海驼铃古道曾为抗战输送物资,这片土地承载着中华民族危难时刻的坚守。当澳门青年站在原子城纪念馆,触摸当年科研仪器的鏽迹,方能体会'自力更生'四字的分量。」
向世界讲好中国抗战故事
胡达忠表示,青海既是抗战大后方,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空中走廊的重要节点,今天让澳门青年踏足高原,正为在雪山戈壁间读懂「国家」二字。他希望同学们把所见所思带回澳门,在抗战胜利80周年之际向世界讲好中国的抗战故事。
为期8天的行程中,研学团先后参访青海省博物馆、青藏高原野生动物园、省自然资源博物馆、多巴国家高原体育训练基地、青海藏医药博物院、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馆云展厅等地,从历史、生态、科技、人文等多角度感受高原精神。
学员访历史遗迹感悟良多
史淬炼:在海拔3200米的海北州原子城纪念馆,学员目睹中国首颗原子弹研发手稿。同善堂中学陈振权凝视泛黄的试验记录时感叹:「荒漠中诞生的不仅是核弹,更是民族尊严。」、生态觉醒:青海湖普氏原羚保护中心内,学员使用红外望远镜观察濒危物种。化地玛圣母女子学校孔瑞钦记录:「牠们跳跃的姿态像精灵,守护这份美丽需要全民行动。」、文化体认:同仁市热贡艺术博物馆中,国家级唐卡画师指导学员以矿物颜料绘製佛像衣纹。澳门濠江中学附属英才学校胡俊贤在体验后领悟:「金粉勾勒的每笔都需心无杂念,这份'慢'是对文化最深的敬畏。」
在尖扎县德吉村,黄河岸边的藏式民宿群见证脱贫奇迹。学员与村民对话中了解到,当地依託「光伏+旅游」模式,年收入从不足3000元跃升至2万元。澳门学子亲见扶贫超市内青稞饼乾、氂牛绒製品通过电商销往全国,深切体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智慧。
分享会畅所欲言体会深刻
结业分享会上,菜农子弟学校陈梓琪动情致谢:「港澳办杨处提醒'青海早晚凉要添衣'的叮咛,让我们在高原感受家人般的温暖。」澳门培道中学梁紫晴展示亲绘唐卡:「藏蓝底色象徵苍穹,金线勾勒的莲花提醒我们:文化传承需代代守护。」澳明坊众学校的李惠婷指着青海湖日出照片感言:「看过这片辽阔才懂得,胸怀该装得下历史、现在与未来。」
同学们表示,这八天里彷彿翻开了一部立体的「青海教科书」。「高原」也不再是地图上的海拔数字,而是抬头可见的蓝天、触手可及的历史,以及刻在心底的国家记忆;大家约定把青海的辽阔与坚韧带回澳门,做新时代「一国两制」的青春代言人。
此次研学通过七大地市、廿余处深度考察点,让澳门青年在青藏高原完成了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当大巴驶离西宁时,学员们齐声承诺:「铭记先辈筚路蓝缕,吾辈必当自强不息!」
学员以矿物颜料绘製佛像衣纹。(主办方提供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