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世遗「承传」教育 助青年旧区同发展
澳门历史城区拥有「一带一路」的历史,并见证着由过去的小渔岛,发展成时至今日宜居宜游、文化多元的国际旅游休闲城市。然而,在保存世界文化遗产的同时,如何藉成功申遗廿载为契机,在「承传」教育上做得更好,并为青年融入旧区发展创设更多条件,将有助下一阶段推动澳门文旅经济,迈向更高质量的发展。
为此,笔者建议可在现时的「承传」教育的基础上,加强文化遗产与爱国爱澳教育的有机联动。历史城区见证着澳门400多年不可複製的中葡文化交融,更有着海上丝绸之路贸易节点的文化沉澱,除世遗景点外,旧区更有着不少的名人足迹、传统商业及街巷故事的特色风情,值得加以串联,并推动市民大众,特别是年青一代,增强对国情及本澳历史文化的了解。同时,建议可结合「世遗青年推广官」的培训活动,并提升国际社交平台的传播力度,向世界讲好中国及澳门故事,将历史城区的底蕴发扬光大,并根植爱国爱澳的深层底蕴。
此外,青年是活化历史城区的有生力量,而近年社会对旧区的关注度亦显着提升,故应创设条件加大对青创、文创的支持力度。现时旧区内已孵化具基础条件的文创市集,如塔石艺墟、关前街市集等,政府近期亦透露将在新口岸推动特色市集发展。笔者建议,可对市集主办方、档主提供运营和培训等支持,同时,探讨通过跨部门合作,对青年及学生提供市集落地补贴的可行性,为旧区注入创新活力及带动周边社区发展,并配合政府提升青年社会实践的施政方针。
民青会副理事长黎俊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