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中高龄人士就业支持

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加剧,中高龄人士就业问题日益受到重视。据政府统计资料显示,2025年第1季,本地居民失业率为2.5%,较去年第4季上升0.2个百分点,按岁组统计,35-44岁和大于55岁的失业人数均较上季有所增加,另外,就业不足人数方面,年龄在35-44岁的佔25%,而45-54 岁的佔22.4%。有不少中年人士向本人反映,他们失业后,由于职位选择少、技能落差、社会观念限制等种种因素,往往求职成功率低,求职时间长达数月甚至半年以上,反映出本澳对中高龄人士的就业支持仍有待改善。

中高龄群体的持续就业,对于社会、企业和个人等方面均有正面效应。一方面,他们具备丰富的经验技术,较强的稳定性和责任感,亦有长期积累的人脉与客户关係,是宝贵的的社会资源;另一方面,他们可以透过就业增加社会参与,有助于延续经济收入、实现自我价值,提升个人能力和心理健康。

然而,中高龄人士就业面临多重困境,其一是本澳就业机会和岗位有限,缺少专门面向该年龄层的再就业岗位。笔者认为,政府应加大扶持中高龄友善行业及银髮产业,支持企业根据中高龄群体的优势和能力设计岗位,完善职场配套并增加弹性安排,确保有工作意愿的中高龄者能够得到合适的就业机会。

同时,政府应调研中高龄群体的就业需求,为该年龄层设置有关「1+4」产业的系统性培训课程,并在持续进修发展计划中,鼓励学校、机构等增设更多面向中高龄的课程,助力提升他们在新兴市场的职业能力和职场适应力。

此外,不少市民反映,社会观念的限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高龄群体的就业成功率,虽然本澳《劳动关係法》中明确规定,所有居民均不受歧视地享有同等就业机会,惟实际上,隐性年龄歧视在就业上仍普遍存在。社会观念并非短期内能够改变。笔者建议,政府应该制订短、中、长期规划及措施,逐步打造年龄友善职场环境,提升社会对中高龄就业的认知和接受度,促进中高龄群体成功就业。

直选立法会议员郑安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