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多元与功能多元

近年特区政府提出“1+4 策略”适度多元发展策略,旨在推动产业多元化,避免经济结构单一带来潜藏风险。然而,经济多元并非只包括产业多元,且单纯增加新产业未必能满足粤港澳大湾区的融合需求。参考城市经济学理论,澳门可通过功能分工,找到在大湾区价值链的最佳位置,实现可持续经济多元化。

传统经济发展概念中,经济多元等同于产业多元。但两位城市经济学家Gilles Duranton和Diego Puga于2005年的研究《从产业专业化到城市功能专业化》(From sectoral to functional urban specialisation)中,发现城市经济正从产业专业化转向功能专业化。他们发现同一产业中的企业总部与服务功能主要在大城市,而小城市则主要承担生产製造的部分。因此在区域中寻找自身具竞争力的经济单位以进行经济多元化,也可以是专注在不同产业的价值链中的一个或多个部分,而不一定要整个产业落户澳门。

澳门的“1+4 策略”虽以产业分工为主,但也为功能分工提供基础。例如在旅游业,澳门可专注高端文化旅游,利用世界文化遗产吸引高端客群,与大湾区其他城市的大众旅游市场互补。在金融服务方面,澳门可持续聚焦绿色金融与人民币证券市场,补充香港的国际金融中心功能。作为中国与葡语国家的桥樑,澳门应进一步承担文化交流与贸易合作功能,推动人流、物流、资金流的直接联繫,为大湾区的企业开拓葡语国家市场的大门。整体而言,重点是要挖掘澳门在不同产业价值链中的位置,找出对澳门最有优势的地方。

澳门的经济多元化需从功能专业化角度深入思考。通过明确在大湾区价值链中的定位,才可避免直接竞争,发挥比较优势。在大湾区的广阔舞台,澳门可借力横琴与大湾区资源,实现经济结构的转型,书写澳门发展的新篇章。

澳门城市大学金融学院讲师 澳门区域经济研究会副理事长 苏正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