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闲置地临时用途 加强管理防蚊患

随着基孔肯雅热等蚊媒疾病有扩散趋势,加上本澳近期录得多宗输入个案,防蚊灭蚊再次成为社会关注议题。尤其本澳夏季高温多雨,不少空置土地因地势低洼、地面不平、存在坑洞等,容易反覆积水,形成蚊虫滋生的隐患。

事实上,近年特区政府与相关部门已建立协调机制,在多个卫生黑点加强巡查及化学灭蚊,但部分私人空置地盘管理成效仍然有限。当前困难在于业权人难以联络,导致政府无法及时介入清理,个别地段即使曾安排抽水,仍因地形问题而反覆积水,影响周边居民。

土地管理不到位,是滋生问题的根源之一。本澳部分国有地或历史遗留空置土地,尚未有具体规划或发展期表,长期处于无人使用状态。虽然不是所有闲置地都能即时启动建设,但若邻近民居或学校,卫生风险更高,理应率先处理。

建议政府能更积极规划具临时用途的空置地盘,如改作休憩空间、临时停车场或社区农圃,不但可善用有限土地资源,也有助减少积水滋生源头。同时,可修订相关法律,赋予当局在紧急情况下直接介入私人土地的法定权力,避免被动处理。

近期南湾湖A4地段正启动清理及抽水工程,拟设临时休憩广场,属积极例子。期望类似做法能複製至其他闲置地段,兼顾环境卫生与土地利用。土地是宝贵公共资源,不应长期荒废,更不应成为传染病的温床。

工联议员办事处主任 政咨询委员会副主席 聚贤同心协会副理事长 高岸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