莲开并蒂: 基本法保护下的葡人与葡语

澳门,这座中西文化交汇的独特城市,在「一国两制」的框架下,成功维持了其多元的社会面貌。这一切的根本保障,正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其中,基本法对土生葡人社群及其语言——葡语地位的保障,更是「一国两制」在澳门实践中一个不可或缺的特色,亦彰显了中央政府对澳门历史与文化多元性的尊重。2019年,位于邻近殷皇子大马路的葡文学校曾计划扩建。葡文学校是澳门现时仅存的一所以葡萄牙语为教学语言的全日制普通学校。 (资料图片)《 澳门基本法(草案)》第二轮谘询期间,澳门基本法起草委员与土生葡人举行座谈会。(澳门基本法推广协会提供,摘自「 澳门记忆 」文史网)

澳门在回归之前,已在葡萄牙管治下长达四百多年,形成了独特的土生葡人社群。而在语言方面,土生葡人因其主要接受葡萄牙文化和教育,在生活中主要使用葡萄牙语。正如澳门理工大学一国两制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冷铁勛在《「一国两制」下澳门土生葡人的权益保障》一文中所述,在临近回归之时,一些土生葡人族群感到忧虑甚至迷茫,皆因「回归前土生葡人在澳门的就业情况及社会地位具有明显优势」,而回归则可能意味着他们将失去原有的优势,甚至令其对能否保有原来的生活方式、文化特色心存疑问。儘管在澳门基本法起草时,有土生葡人表示只要在草案中列明给予土生葡人平等地位即可,但澳门基本法起草委员会经过认真考量,最终认为有必要单列一条保障土生葡人权益的规定。因此,后来通过的基本法才有了如今第 42 条的规定。

「澳人治澳」共同开拓

基本法第42条明确规定:「在澳门的葡萄牙后裔居民的利益依法受澳门特别行政区的保护,他们的习俗和文化传统应受尊重。」冷铁勛表示,《澳门基本法》在作具体规定时,经过徵询澳门土生葡人的意见,将联合声明中使用的「习惯」一词改为「习俗」,如此便能更加準确地反映土生葡人的文化特色。此外,基本法亦保障了土生葡人可继续在澳门特别行政区担任公务人员,并可使用其惯用语言。这些条文确保了土生葡人不仅在法律上享有平等权利,其独特的文化身份和在公共服务中的参与权也得到宪制层面的保障。

同时,葡语在澳门的地位也得到基本法的明确确立,令葡语与中文并列为澳门的官方语言,确保了葡语在政府运作、法律文件、公共服务等各领域的合法地位。

值得一提的是,《澳门基本法》起草委员会1988年成立时,48位委员中有19位来自澳门,其中两位正是土生葡人——宋玉生和黎祖智。黎祖智担任澳葡政府政务司司长后,由罗立文接替了他的位置。而负责筹组澳门特别行政区的筹备委员会,成员中亦有四名土生葡人。

回归二十多年来,土生葡人社群继续在澳门社会中扮演重要角色。基本法对土生葡人权益的保障不仅维护了澳门的历史传承和多元文化,也为澳门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作为中国与葡语国家之间的桥樑提供坚实基础,是「一国两制」在澳门成功实践的体现。

(本文部分内容引自冷铁勛所着之《「一国两制」下澳门土生葡人的权益保障 》,澳门理工大学一国两制研究中心《2018「一国两制」研究》:总第37期,第3期 (2018年7月),第48-5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