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联吁青少年提高警惕 勿坠「走水」和求职诈骗陷阱
海关日前在北区捣破水客活动散货点,并揭发不法分子利用学生进行「水客」散货活动。北区社谘委、妇联北区家庭服务中心主任高嘉莉表示关注,呼吁青少年提高警惕,勿因一时贪念受不法分子诱骗,坠入「走水」和求职诈骗陷阱,并期望社会各界共同关注,通过持续强化普法,完善政家校合作机制,共同守护青少年健康成长。
近年不法份子利用青少年「 走水 」的案件偶有发生。 (资料图片)
高嘉莉呼吁青少年提高警惕,勿因一时贪念而坠入「走水」 和求职诈骗陷阱。(资料图片)
她提到,近年不法份子利用青少年「走水」的案件偶有发生,是次涉案学生仅14岁,另上月初也查获一名仅13岁的学生涉嫌参与「走水」。数据显示去年至今年3月,海关在各陆路口岸查获逾五千宗水客活动中,18岁或以下「水客」就有51人,利用学生身份带货过关42宗。儘管涉及未成年人案件佔总体不足1%,但她认为需防微杜渐,避免相关行为风气扩散,影响到更多青少年的价值观与身心健康成长。
她指,不少学生希望在暑假期间兼职赚取零用钱和累积社会经验,不法份子会利用这一心理诱骗未成年人。另外,求职骗案也容易在暑假期间出现,例如一些标榜无需经验、时间自由、在家工作、佣金丰厚的条件,诱导求职者先行垫支参与所谓的「金融投资」、「刷单」等活动,最终蒙受损失甚至可能误坠违法陷阱而负上刑责,呼吁青少年高度警惕这些求职陷阱和违法诱惑。
冀提高普法教育覆盖面
她期望社会各界共同努力,为青少年营造一个安全且具意义的暑期环境。当中普法对提升青少年警觉性至关重要,建议警方、海关、劳工局、教青局、社工局等相关部门,联动学校、社团及家校合作,提高普法教育覆盖面,持续向青少年宣导常见求职诈骗陷阱及「走水货」等违法行为的法律后果,助力青少年提升辨识能力,建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家长也应多主动参与家庭教育活动,学习与子女有效沟通及相处之道,建立良好亲子关係,适当多关心子女生活与交友情况,携手护航青少年健康成长。
她认为,暑假也是学生自我提升的黄金机会,政府不同部门、社团及学校都会举办兴趣班和各类社区服务等活动。建议青少年按自身需求和兴趣,多参与相关活动课程,合理规划假期生活,也能起到累积社会经验、提升社交与技能等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