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局料极端天气风险增加 今年或有五至八个热带气旋袭澳
中区社谘会昨(6)日举行本年度第八次平常会议,多名委员关注颱风应对措施。副召集人裴承贤与委员陈晓婷会后引述称,气象局预计今(2025)年有五至八个热带气旋影响澳门,极端天气风险增加。政府跨部门将积极採取应对极端天气措施,包括利用人工智能预测天气,先定性后定量发布信息,以便公众和各行业提前準备,与跨部门提前合作应对热带气旋等工作。
气象局预计今年有五至八个热带气旋影响澳门,极端天气风险增加。(市政署图片)
有中区社谘会委员提出,研究八号风球下开放使用澳门大桥。 (资料图片)
裴承贤引述气象局代表会上指出,全球暖化下,澳门近年遭受热带气旋、暴雨、高温等极端天气影响,频次较高。据统计,当局近九年已发出五次十号风球,高于历史同期。降雨方面,2021年6月1日出现破纪录暴雨;年平均气温不断创新高。
为应对极端天气,气象局将採取以下措施:包括优化监测与技术,增加气象监测站点,优化监测网络;加强与科研机构合作,引入人工智能等技术,提升天气分析、预报及预警能力。
为便利跨境人士,今年推出珠澳气象预警专业服务,珠澳各主要口岸显示屏会显示澳门重要气象警告,方便跨境市民和旅客掌握两地最新气象预警。
政府四方面部署应对
陈晓婷提到,当局做好四方面部署。一是不断创新预报技术:使用人工智能改善暴雨临近预报能力;结合热带气旋统计和集合式预报计算风险矩阵,为相关预警信号发布提供科学支持。
二是强化内外联通:与国家气象局、广东省气象局、香港天文台召开四地天气专题会商,加强重大天气分析研判;建立热带气旋跨部门视像会商机制,非常高效,提升政府跨部门沟通协作效率。
三是预警信息发布优化:採用先定性后定量的发布方式;加强天气警告前的事前提示;扩展预警信息发布渠道如官方网页、微信、Instagram、APP、新闻局消息平台等,将第一手资讯传递开去。
四是科普教育方面,利用新媒体平台发布预告、科普资讯,提供视像化服务;以全国气象科普教育基地为平台举办科普活动,增强公众气象知识和防灾减灾能力,去年参与近8,800人次。
委员黄淑筠提出开发无障碍智能预警系统,为视障、听障人士配备专用警报设备,并在社区构建全方位的灾害预警网络。亦有委员分别关注中区增设避险中心,以及八号风球下澳门大桥的开放使用研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