巾帼不让鬚眉: 澳门妇女的抗日实录
在抗日战争的烽火岁月中,女性是澳门爱国救亡的主力军。在民族生死存亡的关头,澳门妇女以团结一致的行动和感人至深的爱国情操,积极投身于抗日救亡运动中,纵然她们未曾在前线冲锋陷阵,但她们在抗日宣传、医疗救护、物资募集和教育民生等多条无声战线上,汇聚成一股不可忽视的爱国力量。
「 救国会七君子」之一的史良女士在澳门中国救护团发表演讲《抗战期中青年的任务》。(澳门镜湖医院慈善会提供,摘自「澳门记忆」文史网)
振臂疾呼 为国发声
澳门的知识女性率先站了出来。1937年底,澳门中国妇女慰劳会、中国妇女后援会和妇女互助社三团体联合邀请救国会「七君子」之一的史良女士来到澳门。史良在中华总商会发表演说,宣传抗战的意义及后方民众应有的责任,后又前往中国青年救国团发表《抗战期中青年的责任》,呼吁志士青年应唤醒一般青年,为国家民族出力。其后,史良还参加了全澳妇女界在平安戏院举行的欢迎会,进行《抗战与妇女》的专题演讲,说明抗日救亡男女有责。在史良等有识之士的呼吁下,澳门青年知识女性纷纷投身于抗战宣传工作中,加入青年乡村服务团、回国服务团等救亡组织,她们的行动有效地凝聚了社会各界的力量,让澳门的抗战氛围愈发浓厚。
1938年广东潮安抗敌后援会宣传部出版第期 《抗敌画报》 ,其中用漫画的方式描绘澳门花界唱曲筹款救国。(摘自 「澳门记忆」 文史网)
白衣长城 生命补给
除了知识分子,广大的普通妇女在后方也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在镜湖医院和各个民间收容所,澳门妇女们担任护士、义工,照顾从内地涌入的伤兵和难民,甚至有不少镜湖医院的护士之后还前往内地,成为游击区卫生员。很多妇女亦响应号召,为国内将士缝製棉衣,一个月内分别缝製上百件棉衣、棉裤和500多件棉背心,捐往前线。
义唱义演 花界救国
在澳门的抗日画卷中,来自所谓社会底层的女性亦令人动容,特别是歌姬和舞女们的贡献。1940年,澳门福隆新街的舞女和歌姬自发组成「花界救灾会」,当时许多人将自己的表演收入捐给抗日前线,甚至将攒下的首饰、积蓄亦全数捐出。当时澳门报章多以「商女也知亡国恨」等标题报导她们的爱国义举。
澳门妇女在抗日战争中的贡献不可或缺、不容忽视。她们不分阶级、不计个人得失,共同谱写了一曲感人肺腑的爱国诗歌。她们的事蹟是澳门家国情怀的实证,值得后世郑重铭记。
(本文部分内容引自吴志良、汤开建、金国平所着之《澳门编年史》第五卷,广东人民出版社,2009;以及廖泽云主编之《镜湖春秋文物集Ⅱ》,澳门镜湖医院慈善会,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