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防蚊再升级 市政创新措施值得推广

近期,本澳及邻近地区基孔肯雅热个案明显增多,为应对蚊媒传染病风险,卫生局与市政署日前展开联合巡查,走访黑沙环、筷子基等高风险区域,检视环境卫生并向居民派发防蚊资讯,呼吁全民清理积水、减少蚊虫孳生,防範疫情传播。

市政署对辖下公园、休憩区及公共坟场等设施每月进行定期喷杀与抽水处理;自7 月起,更已将灭蚊频次由两次增至三次,并视诱蚊产卵指数调整喷洒密度,有效减少蚊患滋生风险。此外,市政署曾于市政坟场试行「新型蚊子陷阱」,透过诱蚊产卵并带药成蚊飞出扩散药剂,达到源头防治效果,并正在部分公园中进一步试行。

这些做法展现政府主动出招、防患未然的积极作为,也唤起公众对防蚊工作的警觉。但要真正做到「全民防蚊、源头治理」,应在社区公园与高风险区域普及新型蚊子陷阱,并进行效果追蹤,以判断不同场景的应用效益。同时,在制度层面引入週期性巡查与数据化管理平台,由市政与卫生部门建立统一监控系统,让各社区积水热点与蚊患指数皆可掌握,并依数据调整巡查与灭治频次。

公众教育亦宜走入生活日常,例如在公园、商场甚至住户区域,配合LED展示板或二维码宣传「防蚊三步曲」——清除积水、使用陷阱、合理喷洒及填沟清除,以具体行动提示强化市民主动参与意识。透过创新设备与系统整合,强化制度与社区参与,将成功经验推广并落实到设施维护、社区互动、学校教育等各个环节,才能真正筑起一道全民防蚊的健康防线。

工联议员办事处主任 政咨询委员会副主席 聚贤同心协会副理事长 高岸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