莲城风向标: 教堂与灯塔的「御颱」记忆

澳门依海而生,数百年来既得海洋之利,亦受风涛之患。在颱风频繁来袭的岁月中,澳门诞生了两座历史地标——圣老楞佐堂和东望洋山灯塔,它们曾默默守护着城市的安危,如今两地皆是来澳门观光必去的景点,在往来游人的凝视中无声诉说着澳门人与自然平安共生的祈愿与信仰。1910年东望洋灯塔安装了从巴黎进口的旋转射灯,并使用至今。 (卢嘉志摄,摘自 「澳门记忆」 文史网)

圣老楞佐堂:顺风顺水 庇佑众生

圣老楞佐堂位于风顺堂区,是澳门最古老的教堂之一,据称修建年份约于1558-1560年间。其葡文名称为「Igreja de São Lourenço」,教堂的主保神是基督教圣人圣老楞佐。但迄今为止,澳门的华人仍然习惯称其为「风顺堂」。因为圣老楞佐堂门前曾设立一根的风讯桿,向渔民和沿海民众传递风暴预警。而「风讯」的粤语谐音即为「风顺」,寓意顺风顺水、平安归家。故本地华人从早期即称其为「风顺堂」或「风信庙」。

据《澳门世界遗产(续篇)》引用18世纪的《澳门记略》中的记载:「西南则有风信庙,蕃舶既出,室人日跋其归,祈风信于此。」意即葡籍水手家眷常在此处祈祷,祈求出海者平安归来。圣老楞佐堂亦称风顺堂,图为圣老楞佐堂顶部的徽号。(陈显耀摄,摘自 「澳门记忆」 文史网)

东望洋灯塔:暗夜明灯 守望濠江

与圣老楞佐堂同为澳门世界遗产的,还有一座矗立在澳门半岛东望洋山最高点上的灯塔,这座建于1864年、次年启用的东望洋灯塔,是外地游客来登高观赏澳门景緻的绝佳地点,但很多人所不知道的是,东望洋灯塔不仅是远东地区最古老的现代灯塔,更是澳门现代气象预报和颱风警示的发源地。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东望洋灯塔作为澳门的制高点,成为悬挂颱风信号的最佳地点。当热带气旋迫近时,气象部门会根据国际标準,在灯塔上悬挂不同形状、颜色的风球信号,向船只及居民发出警报。但在2023年,澳门海事及水务局宣布为保人员安全,不会在九号或以上风球发出后派人悬挂风球信号和夜间灯号,意味着东望洋山砲台的风球信号桿上从此不会再悬挂九号及十号风球。

圣老楞佐堂与东望洋灯塔,见证了澳门防灾技术的进步,更铭记了这座城市在学习与自然共生的过程中不断适应与变强的历程。它们不仅是旅游景点或地理座标,更如同澳门的精神风向标,在灾难与风暴来临时庇佑濠江子民,指引我们的归家之路。

(本文部分内容引自邓思平所着之《澳门世界遗产(续篇)》,三联书店(香港)有限公司、澳门基金会,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