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圈改造重在顶层设计 冀大胆尝试爱拼才会嬴

为改善新口岸区一带的营商环境,近期政府联同社团大胆尝试,合办「寻味新口岸市集」,通过美食+文创+表演等元素,不遗余力地改善经济民生,得到社会认可,并赢得市民大众口碑。

笔者认为,本澳经济结构正处于深度调整的关键时期,而新口岸区因卫星场结业问题,让区内商圈加速转型发展的步伐。故本次举办新口岸市集是一个好的开始,期望未来能加强跨部门合作,总结经验,向不同社区推广,同时在未来商圈发展的顶层设计上,积累更多参考数据。

然而,新口岸社区经济盘活工作的难处在于,当中牵涉传统商圈、区内居民及现时旅游打卡模式之间,各存在不同的考量及诉求,不是部分企业、团体,甚至部门能作出决定,故如何在转型创新与民生经济上找到平衡点,从整体利益出发,突显了顶层设计的重要性。

只要方向正确,就不怕路远。为此,笔者建议应加强顶层部署指引,提供清晰的发展方向,让新口岸的各持份者及社会掌握未来发展定位,使日后社区商业改造的过程中,市场能围绕区内发展目标紧密配合,合力打造特色商圈,长远上需将经验推广到六大商圈及其他区域,避免同质化及“网红式”发展。

此外,针对近年来澳旅客呈年轻化的趋势,故建议在打造特色商圈的基础上,可与「文、旅、演、体、展」加强衔接联动,促进引客入区和经济活力。同时,加强与区内团体、居民及商户沟通,鼓励中小企业朝着方向勇于探索、先行先试,并在推行过程中,积极整合各方意见及资源,为更好谋划顶层规划及澳门经济可持续发展探索经验。

民青会副理事长黎俊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