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民联研究倡优化长者服务 积极应对人口老龄挑战

为回应澳门人口结构转变及老龄化社会来临,澳门经济民生联盟展开《长者服务行动计划前瞻性研究—养老和住房相关的政策措施探索》,全面探讨本澳长者于养老、住房与跨境养老等方面的服务需求与政策衔接。八月廿七日,联盟于会址举行记者会发布研究成果,项目获澳门基金会赞助。经民联举行记者会发布研究成果。(经民联图片)

记者会由联盟副主席罗彩燕,联盟副理事长李荫良,副监事长甘智光、陈嘉豪,理事任君贤共同主持,逾卅名居民出席。甘智光表示,人口老化问题日益严峻,澳门已进入高龄社会阶段,长者服务体系面临提质扩容压力。是次调研以问卷及深度访谈为主,期望掌握长者实际所需,为政策优化提供依据。

陈嘉豪介绍,调查结果显示,受访者以中学学历及自有房屋为主,收入来源以工资及退休金为主。值得注意的是,逾五成二受访者从未使用任何养老服务,显示服务渗透率尚待提升。

仅一成六受访者愿跨境养老

任君贤表示,本澳长者对社区化、智慧化的养老服务存在潜在需求,但使用率偏低。仅一成半受访者明确表示愿意入住长者公寓,显示大众对相关政策仍持观望态度。至于跨境养老方面,仅一成六受访者表现出明确意愿,经济负担、交通不便及医疗保障制度不接轨为主要障碍。同时,逾半数长者的住宅尚未进行适老化改造,住房安全与便利性成为未来长者服务政策的重要关注点。

李荫良总结指出,是次研究提出四大方向建议:一为推动智慧养老服务整合,涵盖数据追蹤、远程医疗与社区支援等全链条服务;二为优化住房政策,发展“以房养老”及推动住房公积金制度创新;三为推动养老金融改革,包括现金券制度与跨境金融协作;四为完善跨境养老制度对接,促进湾区内资源互通,提升政策吸引力与实用性。

他们强调,人口老龄化是澳门社会发展不可逆的趋势,政府、学界、社会及媒体应形成合力,以制度创新与协同合作推动长者服务体系迈向多元可持续的发展道路。经民联副主席罗彩燕接受传媒访问。(经民联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