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女亦知亡国恨 慷慨解囊捐款助抗战
在「八‧一三献金运动」中,除了社会名流、平民百姓纷纷捐款外,就连一直以来被人斥为「身为下贱」的歌姬、舞女也投入其中,献出大量项鍊、金饰,许多歌姬、舞女甚至将一连三晚的「出局」收入和陪酒所得悉数捐出,令人动容。为此,当时的中央侨务委员会还特别发出嘉许函,赞其「同仇敌忾,踊跃捐输,至足嘉佩」。
福隆新街曾是本澳着名的「 红灯区 」。(梁嘉杰编图,春田教育协进会提供,摘自「 澳门记忆 」文史网)
在「八•一三献金运动」救灾会的募捐工作中,最让大家感动的是那些底层的风尘女子。当时的澳门妓院集中在叫「花街」的地方,是名副其实的花街柳巷,除了少量的店铺外,都被形形色色的妓院所佔据。全盛时期共有妓院百余家,风尘女子七百余人。当时澳门的妓女与现在的不大一样,她们大都能弹会唱,被称作歌姬,一般只卖艺不卖身,因此虽然不少歌姬误入风尘,但是尚能洁身自好,最后从良获得良好归宿。
花女亦知亡国恨
虽然沦落风尘,但是这些歌姬们的爱国热情丝毫不比其他人差。《澳门记忆》网站中记载:在日本发动侵华战争期间,在澳门大大小小的青楼裏,虽然是夜夜笙歌,纸醉金迷,一掷千金。但在民族存亡之秋,澳门妓女们同样怀着赤诚的爱国心,积极捐输,出钱出力,为祖国抗战救灾贡献绵力。
1932年日军发动「一•二八事变」,进攻上海。十九路军英勇抵抗。当时着名的「花街」福隆新街49号妓院以此次沪战需款极亟,全寨妓女鸨母决定将15天内所得收入悉数捐出,支持上海抗战。有的妓女更将个人一月所得捐出。香港报纸对此评论说「花女亦知亡国恨,一般之守财奴宁不愧乎?」12月,香港书画文学社赴澳门举办筹赈东北难民美展会,澳门各界踊跃参观购画,其中门券收入以工商界和花界所购最多。
歌姬慷慨解囊救国
1938年七七事变一週年之际,所有歌姬停止「出局」,并自发组成花界救灾会,自製「七七纪念章」,向人劝销募捐。9月9日,福隆新街佛笑楼首先回应,率先举行义卖。佛笑楼乃澳门高级餐厅,地处闹市区,楼高三层,地下做散客生意,二三楼为包厢,能上楼的非富则贵,在饭桌上飞笺召妓,亦是常事。是日,该楼门前布置一新,旁门悬有对联:「必要出钱,钱能救国,既思救国,怎不出钱,远瞩高瞻,看前敌无限英雄引领;本来饮酒,未是献金,那知献金,即在饮酒,一举两得,请诸公撑大肚腩登楼」。
多名歌姬到店出高价用餐。「宜安街歌姬宛情,以千元毫券吃烧鸽一只,为全场之冠。此外,惜玉、丽仙两歌姬各捐200元,飞燕歌姬捐60 元,锦江歌姬捐50元,其余捐20元10元5元者不下数十人,濠江莺燕爱国之热诚,于此可见」。
福隆新街之歌姬自弹自唱以娱寻芳客。(若瑟利维士嘉德礼Catela,JoséNeves)摄影,摘自 「澳门记忆」 文史网)
舞女义卖义舞救国
不光是歌姬,舞女们也加入到了募捐的行列,救灾会曾推出了「救国公债」,得到了舞场中舞女们的热烈响应,她们举行义舞,并劝前来观舞的各界名流捐款和购买公债,她们不光在舞会现场销售,还在舞会前积极举办活动促销,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和社会影响力。10月13日,新马路中央酒店七楼附设之中央舞场举行义卖义舞,福隆新街之歌姬踊跃购舞券,以数十元购一张舞券者亦多。
(本文部分内容引用「澳门记忆」文史网中彭建新所着的《商女也知亡国恨——澳门歌姬支持祖国抗战》一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