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建局称积极整理及分析数据 研判八号风球开放澳门大桥通车可行性及条件

议员李良汪早前就颱风期间的跨海交通安排及澳琴往来提出书面质询,要求当局交代,“韦帕”袭澳悬挂八号风球期间,澳门大桥为何不能以去年的测试结果作为依据而开放使用?大桥正式启用前后所作的测试,两者有何不同?此外,是次颱风封闭澳门大桥期间,工务部门共安装十六组测风仪器进行数据收集,以进行数据整理及分析研究,研究结果将于何时公布?

公共建设局局长林炜浩回覆称,澳门大桥于二O二四年七月一日竣工,桥面各项设施及风障安装均符合设计要求。考虑到恶劣天气变化迅速且影响难以预测,收集足够且具代表性的风速数据,对制定有效的交通管理措施至关重要。为评估大桥风障的实际防风效果,公共建设局在颱风“韦帕”吹袭期间于大桥行车道安装测风仪器,分别监测风障内外风速,藉以分析风障的减风效能。目前正积极整理及分析有关数据,研判在八号风球下开放桥面通车的可行性及条件,完成后将交由相关部门作为八号风球期间大桥通行安全评估的参考依据。

就本年度施政报告指出,将根据总体规划提出的打造十字门区域合作枢纽,研究在合适地点规划陆路或水路与横琴直接联通新通道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李良汪质询有关工作是否已启动,现阶段有何资讯向社会公布?倘建设新通道,会否优先考虑採用包括车辆和行人在内的隧道方式联通?此外,新通道的设计会否考虑在颱风天气下能正常通行和如常开放口岸通关的可行性,为“澳门+横琴”的新定位提供有效的交通支撑及贯彻基础设施“硬联通”的政策目标?

回覆中引述土地工务局表示,《澳门特别行政区城市总体规划(二O二O至二O四O)》已提出建设“关闸口岸及青茂口岸区域合作枢纽”、“十字门区域合作枢纽”和“路凼城横琴区域合作枢纽”,把握澳门与珠海横琴毗邻的地理优势,沿十字门两岸的土地规划互相配合,促进两地合作带来的协同发展及成效,为实践“一河两岸”协同效应,促进区域合作联动创造条件。特区政府正根据总体规划提出的打造十字门区域合作枢纽,研究在合适地点规划陆路或水路与横琴直接联通新通道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积极开展相关工作。

行政法务司司长办公室表示,二O二五年一月合作区正式印发《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二O二一至二O三五)》,明确提出规划琴澳一体轻轨网路,并在空间上已规划预留合作区至澳门的跨境新通道,为后续琴澳交通一体化规划建设提供重要支撑。目前,合作区正针对新通道线位走向、建设形式及规模开展前期研究工作,深入调研了解琴澳两地跨境交通需求,分析比选包括公路桥隧、轨道交通等多种交通方式在内的联通方案及其可行性。

交通事务局表示,将持续配合规划部门就十字门区域合作枢纽的交通连接方案提供意见,务求保障新通道规划既满足两地日益增长的交通需求,亦能为区域协同发展提供长效支撑。

立法会直选议员李良汪